等待意識行動
——記雪山鎮立馬村老陳寨小組羅自忠脫貧之路。羅自忠是雪山鎮立馬村老陳寨小組貧困戶,1991年分家后自立門戶,自建了土坯房居住。1999年孩子開始上學后,夫妻倆一直埋頭土地耕作,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供孩子上學入不敷出,最終因為不懂發展和努力方向而致貧。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后,羅自忠被列為貧困戶,在掛鉤干部的指導下,特別是在其弟、妹等親屬的開導敦促下,開始認識到脫貧致富的生活靠等是等不來的。
2016年年初,夫婦二人開始著手謀劃,首先從改善居住條件、擺脫經濟捉襟見肘的方面開始。一方面與其弟弟羅自軍合伙做些小生意,另一方面積極尋找一切可以增加收入的臨工增加收入,如積極發展核桃產業,上山采集野生菌賣,鼓勵大兒外出打工,支持小兒試著發展小養殖業2016年年底,通過政府扶貧貸款、扶貧建房資金資助、一家人多方努力以及親戚、鄰居們的幫助,小樓房第一層建成并溫馨入住,一家四口第一次體驗到了有房的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
一家四口不僅入住了小樓房,而且在多方面增加收入的同時,生活品位逐漸提高,生活方式不斷地發生變化,一改過去隨意將就的生活習慣,有計劃地改善生活條件,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實現了日常開支外小有結余。
羅自忠一家的脫貧攻堅路,鄰居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一部分本來條件跟他家差不多的貧困戶紛紛行動起來,一方面積極通過打臨工等多方面努力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辦理政府扶貧貸款以籌建新房,在親友、鄰居的相互支持下,許多本來貧困的家庭拆除了土坯房,一座座新的小樓房競相爭輝。
羅自忠深有感觸地說,他再也不會坐等了,現在想通了,政策這么好,政府這么關心農民,是該改改意識了,必須借機加倍努力,積極發展,不斷提升生活水平。他還說,在摘掉貧困帽子的同時,爭取兩三年內進一步將自家的小樓房加層并裝修得舒適美觀,多渠道努力增加經濟收入,確保一家人生活富足。精準扶貧,關鍵在于幫助貧困戶家庭提高認識,將貧困戶的主動性調動起來,做他們的行動指導員,通過引導認識、推動行動、幫扶發展,使他們首先從思想意識上主動脫貧,隨后付諸行動,改善條件,從而逐步走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