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家庭嚴躍龍的幸福生活
記雪山鎮新聯村魚塘小組
脫貧致富家庭嚴躍龍戶
說起47歲的嚴躍龍,我與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相識。那時我們兩個都還是20出頭的毛頭小伙。我剛分配到新聯完小教書,他則是被學校聘來代課,我們就這樣相識了。因為年齡相差無幾,周末的時候,我這個外鄉人不免會跟他到家里玩玩。從那時起,我對他的家庭狀況就有了較深的了解。
我第一次到他們家,給我的印象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2間歪斜的土坯房子,1間竹籬笆柵欄的廚房,就是嚴躍龍的家。由于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個人要拉扯4個孩子長大,嚴躍龍是家里的長子,要幫母親照顧年幼的弟妹,供他們讀書。那種艱辛的口子,看了無不叫人落淚。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雖然才10多歲,嚴躍龍就知道幫母親分憂,下午放學后,他要到地里幫母親干活。新聯村魚塘小組本來就人口多、土地少,嚴躍龍一家的土地更是少得可憐,全家5口人只能靠種1畝多水田、1畝多旱地和1畝多山地維持生計。為了給身體尚在發育的孩子們增加點營養,母親還要起早貪黑飼養2頭豬仔。
—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我教書也換了好幾所學校,前幾年又調回剛參加工作的新聯完小,有機會去跟曾經的同事嚴躍龍聊聊天了。通過電話聯系,我才知道嚴躍龍兄妹幾個已經全部成家,他自己在幾年前已建了新房,而且新房就建在新聯村的公路邊。在他的指點下,我找到了他的新居。哇,太漂亮了!一間磚混結構的兩層小樓房,矗立在新聯村大彎子公路旁,樓下開著一個小賣部。
通過與嚴躍龍聊天,我才知道他作為代課教師被解聘后,在家辛勤勞作了幾年,娶了老婆生了個女兒,由于家庭人口增加,還要供女兒讀書,再靠這幾畝薄地討生活實在難以維持生計,于是毅然決定讓母親在家照顧孩子,夫妻雙雙外出打工掙錢,經過幾年在外辛苦打拼,有了點積蓄,知道國家的富民安居工程政策后,回家在公路邊蓋了新房。樓上住人,樓下開了一間小賣部。母親一邊照顧孫女,一邊照看小賣部,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夫妻倆繼續在外打工,一邊供女兒讀大學,一邊改善生活條件2015年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二女兒也已經成家。家里的負擔越來越輕,小口子是越過越順心了。現在,妻子仍然在外打工,自己在家里照顧70多歲的老母親。空閑的時候,在寨子里打打短工,增加收入,F在家庭年人均收入已經達到脫貧戶標準,正逐步邁向富裕戶行列。他說:“過去母親太辛苦了,現在,在黨的政策的引領下,我們的口子富裕了,是該讓母親享享清福了,聽了嚴躍龍自豪的一番話,看到嚴躍龍一家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禁在想:”貧窮只屬于那些安于現狀的人。只有像嚴躍龍家一樣,敢于闖蕩,不怕辛苦,辛勤勞動,家庭和睦,美好的生活才會展開雙臂擁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