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成為貧困戶的“致富果”
—福綿區成均鎮和合村香蕉產業扶貧案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福綿區成均鎮和合村充分利用當地優良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大力發展香蕉種植,助推和合村產業脫貧。該村總戶數1845戶,總人口6331人,其中貧困戶121戶,貧困人口452人,貧困發生率7.14%。經過2016年的扶貧攻堅,目前還有53戶182人沒有脫貧。和合村經過反復研究,由53戶貧困戶每戶派出1名代表,成立玉林市福綿區富強香蕉專業合作社,創建“合作社+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
二、主要做法
和合村以香蕉種植為主(時間約為農歷三月上旬至來年八月中旬,每期周期約17個月),由香蕉專業合作社租用約15畝的水田作為項目種植基地,開展香蕉種植經營活動,利潤收益按照股權分紅給每名社員,幫助他們盡快脫貧致富。合作社每批香蕉銷售收入總額在扣除種植成本后,將利潤總額的10%留作擴大再生產的公積金和10%留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剩余利潤作為貧困戶人均分紅和“善誠基金”的產業后續發展。貧困戶實行動態化管理。
三、主要亮點
一是種植技術培訓。合作社每年組織培訓種植戶350人次,教育引導種植戶改變方法、加強技術,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二是建設“技術交流平臺”。合作社每年給種植戶傳送最新科技種植和市場行情資訊,實現無障礙交流,同時免費進行種植農情追蹤,由專業人員解決種植過程產生的問題。三是通過建立合作社,改變了原來單一、零散的農戶種植模式,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一步轉變群眾的小農意識和傳統農業觀念,帶領貧困戶早日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