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更新,過去的“老夫子”的形象顯然已經(jīng)不適合今天的教育了。那么,怎樣做才能符合新的教育形勢對教師的要求呢?在學校我們都經(jīng)常聽到學生議論,說他們喜歡某位老師,聽課興致高;不喜歡某位教師,聽課時總是昏昏欲睡,甚至故意搗亂。于是有人曾總結(jié)出學生喜歡的老師是什么樣:“課講得好”、“年輕、漂亮的,與學生之間沒代溝”、“知識淵博”、“做到師生平等,能和學生處到一塊”等。這也并不是沒有道理,但我覺得這“喜歡”與“不喜歡”并不存在年輕教師或老教師、女教師或男教師之分,也并不是“知識淵博”就能得到學生喜歡。事實上,能否贏得學生尊重和愛戴,不是單方面因素決定的,它涉及一個老師的方方面面。培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把美的形象與美的德行結(jié)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是的,如果每一位教師除了外在的形象美,還擁有良好的師德,那我們的學生將沐浴在師德無限魅力的陽光雨露中健康地、快樂地成長。所以我認為我們首當其沖的應該是樹師表。要想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必須對自己嚴格要求,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這里說的樹師表不只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內(nèi)在素養(yǎng)。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教師必須做到“博學多才”。
“博學多才”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說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再比如說教師要“博學”,要通古今中外文理甚至外音體美。中心小學張繼敏老師,非常博學,經(jīng)常與學生侃侃而談,深得學生喜愛。不斷學習也非常重要。我發(fā)現(xiàn)小學生都喜歡新老師,如何運用學生對新老師的好奇而引起他們的興趣?如何把這份“新”保持下去?這就需要把新時代的新信息融入我們的課堂中去。不說走在時代的前端,但要爭取走在學生的前面。
國洪新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不斷接受新知識,應用到教學中去,讓學生在他的課上興致盎然。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具備充足的知識,才能提高自身的氣質(zhì),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偶像,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第二,教師必須要“身正”。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具有好奇、模仿性強的特點,他們以家長和教師為榜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受到家長、老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實踐充分證明:教育學生不能單單靠灌輸、說教,而更應靠老師身教。在我看來,我們班學生一直很自覺,打掃衛(wèi)生從來不用催促,但是總覺得打掃得不是很干凈。前幾天學生們?nèi)ド象w育課了,我就到教室擺桌子,掃地,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煲Y(jié)束的時候?qū)W生們回來了,贊嘆聲一片,除此之外大家什么都沒說,但是從那天以后教室干凈多了。正所謂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措模。只有教師起到榜樣性作用,他的一言一行才會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品德的形成。
第三,教師要有“傲氣”。
“傲氣”并不是高傲,并不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瞧不起所有的人,而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氣。教師這一偉大、光輝的形象是由從古到今的教師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處處身先士卒、為人師表,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學生們也是愛戴老師的,然而有一些教師的行為與他的職業(yè)素質(zhì)極不相稱,他們的言行正慢慢地損害著教師的光輝形象。這樣,怎么對得起對我們滿懷期待的學生呢?
第四,教師要注意儀容。
教師每天都接觸那么多學生,教師的儀容體態(tài)對學生心理有一定的影響。教師儀容不整,反映精神不佳;奇裝異服,有損嚴肅端莊;滿口粗話,有辱文雅等等,這些都不利于教育工作,都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所以教師必須衣著整潔,必須語言文明、禮貌待人,必須遵紀守法,充分體現(xiàn)二十一世紀教師應有的素質(zhì),樹立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教育是良心買賣,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為了孩子們的喜愛,我們要兢競業(yè)業(yè)地工作,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樹師表形象,做學生喜愛的好老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