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那就讓我掌握生命的寬度吧!這句話在第一次聽到后,便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這是第一次見到旅行者——行走四十國時,他送給我們的話,也是他一直奉行的準則。而他的書籍《中國人,你為什么不快樂?》,也陪我走過了這個暑假。
首次聽到這個書名,或許我們會聯想到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么。然而,真正閱讀后,我才發現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些人生的感悟,而且讓我由此找到了生活的又一份真諦。
在行走了67個國家后,他制作出快樂圖譜,并寫下了這本書。或許他并不是想簡單地告訴我們,快樂是什么,為什么中國人不快樂,而是想給我們展示一種對快樂的追求和探索,一種生活態度。或許關于快樂這樣主題的書籍有很多,但很少有這么一本,展于一種積淀了作者十年旅行、走過67個國家的領悟和體會。
對于快樂這個問題,或許我們也不是陌生的。近幾年在網易上熱播的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最近網絡上頻繁出現的”你幸福嗎?“”我姓一福“,”幸福“一度成為媒體的熱門詞匯。而這樣的話題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身邊,從未間斷,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時候我們亦會忽略。我們離幸福、快樂還有多遠?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快樂的心地,是百代不散的宴席。赫伯特說:”快樂的心情,可使一些平凡的蔬菜搖身一變成為一桌可口的佳肴。“
一般生活節奏快的城市,人們的快樂指數都會低一些,因為快,所以慌,”慌“恰恰是因為在忙碌的生活中忘記照看心靈,所以心田荒蕪了。世界上最快樂的版圖在巴西,中國最快樂的版圖在哪里?在西南。四川人是中國人的鹽,在盆地里煎熬,到城市去散播。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那個不快的地方,也不慌,便衍生出來這樣閑散的生活和無窮的快樂。這樣的一點一滴,是行走四十國在他的旅行中所領悟到的。我想每個人都要學會快樂,有時候要看透也要看開,用快樂的眼光看世界,哪怕在最不美好的環境里,也能感受到美好。
不快樂的原因縱然是各式各樣的,工作、學習、親情、愛情等,都可能導致我們不快樂,而快樂的終點在哪里,怎樣才能快樂,或許我們從未找到答案。不是答案不存在,只是我們不尋找,或許,它就在那,但是我們卻從未注意;或許它在那,但是我們卻從未追尋,只是一味地等待,漫長的生命盡頭,是什么,無跡可尋,卻是一杯黃土在腳下。你為什么不快樂?不為什么,我們也說不清。我想我們真的無法回答那個問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快樂,是比較么?是不是存在一個點超過之后就變快樂呢?快樂不是二進制的非此即彼,0或1,要么快樂,要么不快樂。快樂存在于一個連續的統一體中,快樂是終身的追求。為什么我們不快樂,或許這是沒有意義、無法回答的,我怎樣才能更快樂,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
生活是漫長的,而快樂也會不間斷,在一步一個腳印下,我們尋找快樂,體味生活。縱然不是一帆風順,我們亦要有一份快樂之心,保持那樣的心地。就像行走四十國說的,不能把握生命的長度,就讓我們掌握生命的寬度,尋找快樂,做個快樂的中國人。簡單快樂,也是一份堅守,堅守屬于自己的一份快樂。從旅行中感受生命的光彩,那是行走四十國的快樂。而你的快樂又在哪里呢?
每個人都要學會快樂,有時候要看透也要看開,用快樂的眼光看世界,哪怕在最不美好的環境里,也能感受到美好。
不快樂的原因縱然是各式各樣的,工作、學習、親情、愛情等,都可能導致我們不快樂,而快樂的終點在哪里,怎樣才能快樂,或許我們從未找到答案。不是答案不存在,只是我們不尋找,或許,它就在那,但是我們卻從未注意;或許它在那,但是我們卻從未追尋,只是一味地等待,漫長的生命盡頭,是什么,無跡可尋,卻是一杯黃土在腳下。你為什么不快樂?不為什么,我們也說不清。我想我們真的無法回答那個問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快樂,是比較么?是不是存在一個點超過之后就變快樂呢?快樂不是二進制的非此即彼,0或1,要么快樂,要么不快樂。快樂存在于一個連續的統一體中,快樂是終身的追求。為什么我們不快樂,或許這是沒有意義、無法回答的,我怎樣才能更快樂,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
生活是漫長的,而快樂也會不間斷,在一步一個腳印下,我們尋找快樂,體味生活。縱然不是一帆風順,我們亦要有一份快樂之心,保持那樣的心地。就像行走四十國說的,不能把握生命的長度,就讓我們掌握生命的寬度,尋找快樂,做個快樂的中國人。簡單快樂,也是一份堅守,堅守屬于自己的一份快樂。從旅行中感受生命的光彩,那是行走四十國的快樂。而你的快樂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