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讀了施耐庵的《水將傳》,頗有感觸。
故事發生在宋朝末年,高俅弄權,陷害忠良,皇帝宋徽宗聽信奸臣讒言, 朝廷腐敗,官官相護,官逼民反,迫使以宋江為首的眾多英雄上梁山,打著“替 天行道”的旗號,聚眾起義。他們劫富濟貧,與官兵周旋數年,幾經周折,最終 被朝廷招安。
我為書中一幕幕恢宏場面而心懷激蕩,熱血沸騰;為眾英雄的所向披靡 而酣暢淋漓,拍案叫絕;為他們含冤受辱而潸然淚下,義憤填膺;為他們用生 命書寫下“忠義”的肝膽豪情而深感震撼,敬佩萬分。
書中塑造了一位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智多 星”吳用;疾惡如仇、直爽率真的“黑旋風”李逵;有勇有謀、有仇必報的“行者” 武松;粗中有細、豁達明理的“花和尚”魯智深;精明能干、粗暴蠻橫的“青面 獸”楊志;武藝高強、安分守己的“豹子頭”林沖……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我 心中蕩起了層層鏈漪。縱觀這些英雄,他們都是“忠義”的化身。
他們的“義”表現在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民眾除暴安良、出生入 死。這是一種怎樣的豪情啊正是這種俠肝義膽,讓他們在朋友有難時,挺 身而出,冒著生死鼎力相助,讓他們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笑看風云,上演了一 出兄弟情長、護國衛民的絕世大戲。
他們的“忠”是時刻懷揣著忠孝思想,對國家、對皇帝、對自己親人、對身 邊朋友忠心耿耿,堅貞不渝。林沖對皇上的“忠”,使他一開始明知受辱,還不 愿背叛朝廷;他妻子對林沖的“忠”,使她面對高衙內凌辱,寧死不屈;武松對 哥哥的“忠”,使他抵住了潘金蓮的誘惑,為哥哥報仇不惜惹官司上身;李逵對朋友的“忠”,使他為救宋江、戴宗,大劫法場,大鬧江州。這樣的“忠”,豪情 四射,感人肺腑。
但《水滸傳》里的“忠”是把“雙刃劍”,英雄們也為之付出了代價。李逵 的“忠”還在于為跟隨宋江,最終飲毒酒而無怨無悔;吳用、花榮的“忠”也使 他們為追隨宋江雙雙吊死在樹上;宋江的“忠”讓他放棄了一切仇怨,歸順了 朝廷,迫使梁山好漢走向了不歸之路。這樣的“忠”是悲壯的,也不免有些盲 目,這無疑是愚忠,是悲情的體現。
何為“義”何為“忠”這是《水游傳》留給我的思考。我們身邊,需要梁 山好漢那樣為國為民伸張正義的俠義豪情,需要疾惡如仇、舍生取義的正義 化身。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他們身上的“忠”,需要對社會,對黨和國家,對 親人,對朋友的忠誠。但我們也需要明辨是非曲直,不能盲目地“忠”,為“忠” 殉命,為“忠”違法等是不可取的,別讓“忠義”的悲劇在我們身上重演。
《水滸傳》的忠義思想是冬日里的暖陽,是夏日里的清風,時時散發著 人世間的溫情。梁山好漢的兄弟情是沒有色的酒,是沒有墻的家。一百 零八將兄弟生生世世是一家,那情義,亦豪亦悲,在我心中久久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