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黃豆
我家有許多黃豆,它們都是爺爺奶奶精心栽培起來的。一次,我突發奇想:黃豆到底是怎么發芽的?
首先,我拿來一個透明的塑料杯,在里面注人了適量的水,然后從奶奶那兒要來了兩顆又矮又胖的“小個兒”黃豆,把它倆輕輕地放進杯里。
為了避免在進行觀察時弄混它們,我給它們起了名字,分別叫:小逗和小樂,并且做了相對應的記號。
我將它倆放在書桌上靜置了十分鐘,發現怕熱的“胖娃娃”小逗已經開始脫掉“外套”了。接著,小樂也熱得“出汗”了,把它的“皮大衣”一點兒不剩地脫掉了。我樂滋滋地看著它們,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它們似乎被我看得害羞了,一下子靜止不動。我只好把目光轉移了一會兒,免得它倆要停止變化。
第二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起床看望我的小寶貝兒們。“呀!”我驚呼一聲,眼珠子差點沒掉進杯里去。只見小逗張開了大嘴巴,就像剛出生的燕子寶寶焦急地等待著媽媽叼來好吃的食物給它吃。而小樂呢,則是把嘴彎成了一道彩虹,像個倔強的小孩正生著誰的氣。
中午,忍耐了足足三節課的煎熬,終于放學了,我三步并作兩步,急匆匆地回到家中。只見小逗的嘴張得越來越大,好像在尚興地唱著:“看哪看哪,我又有新的變化啦!”小樂,卻從早上的難過變成了現在的滿臉笑容。“咦,早上還哭,現在怎么又笑了?”我自言自語道。于是,一個巨大的問號畫在了我的心里。我想來想去,忽然恍然大悟:原來是我中午和早上看的角度不同呀!從左邊看就會哭,從右邊看就會笑。
下午課間,我為了家里的黃豆“玩不思書不想”。一放學,我就飛奔到了家,心中滿是憧憬和期待。可是,事實卻和我想象的不一樣——小逗原封不動,依然張著嘴巴。小樂時而看似開心,時而看似傷心,變化也不大。我疑惑極了,問奶奶:“奶奶,黃豆咋還沒發芽呢?”奶奶摸了摸我的頭,從容不迫地說:“這種事可不能心急,黃豆發芽哪是一天的丁夫,你要有耐心。”
聽了奶奶的話,我的“科學小宇宙”又被點燃了,所以,我選擇了堅持下去。我幫黃豆換掉了水,心里祈禱著它們明天能發芽。
果然,第二天,黃豆如我所愿地沖著我調皮地吐著舌頭。看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我的心頭不由得涌上一股甜絲絲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