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下午是大掃除,我負責擦玻璃。
忽然,一團灰灰的小東西闖入我的視線,它像一團灰黑的泥土鉆在玻璃上,我以為那只是一些臟東西,便操起抹布向它“襲來”,沒想到它居然躲開了。咦?“這到底是什么?”我滿腹狐疑地慢慢靠近它,原來是一只小壁虎!我覺得好玩,想讓它快走幾步,我用力一跺腳,它慢悠悠地向前爬了幾步,又停下了。我仔細地看了看它,當我注意到它的腳時,我不覺一驚,閃電般地收回了目光——它殘廢了,那只腳比其他的短了一截,露出一塊血肉模糊的肉。
“嘿,看什么呢?”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澆水器的“傾盆大雨”碎然而至。它被沖了下來,在它的面前出現了一個“湖”.剛才澆水的同學說:“不就是一只小壁虎嗎,踩死算了。”“你敢”我瞪了他一眼,憤憤地說。隨后我又將目光重新放回到它身上。哎呀它已經落入“湖”中了,沾了水的瓷磚又濕又滑,無論它如何賣力總是一點進展也沒有,我真想砸爛了那塊瓷磚!可是我沒有這個能力,又不敢碰壁虎,只好在一旁默默祈禱著,注視著它。在一次又一次“危在旦夕”的時候,它總是能“化險為夷”;它一次又一次努力地擺動其余3條完好的腿沖向它渴望的“陸地”……它成功了我關切地詢問它:“你還好嗎?你的親人在哪?”可我得到的只是許久的沉默。它或許曾經把人類當做它的“朋友”,可人類卻一次又一次地想傷害它,它已不再信任所謂的“朋友”了。它呆呆地望著我,眼里閃著擔優和不安。
大掃除結束了,我又望了一眼剛才它呆過的那塊玻璃,上面已經一塵不染、亮潔如新,沒有留下它的一點點影子。我也只能默默地看著窗外,希望它可以找到它的“家”……
點評:擦玻璃、做衛生,這是習以為常的事,可是作者卻從中挖掘出“我和它”的故事,含蓄地表達了同情弱小的主題。讀這篇文章不由得使人想起了老舍的《小麻雀》,雖然作者的文筆還顯稚嫩,不能和名家比,但是文中對小壁虎和我的不同心理描寫以及開頭“它像一團灰黑的泥土粘在玻璃上”與結尾“那塊玻璃,上面已經一塵不染、亮潔如新,沒有留下它的一點點影子”的巧妙照應都使這篇文章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