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大樓的樓身,被淡綠色和白色兩種色彩勾畫得十分諧調、俊逸。
穿過月亮門,豁然開朗,寬敞的后院立刻展現在眼前。后院內,房間布局井然有序。
大廳天花板上掛著幾盞水晶玻璃大吊燈。大理石地面晶光閃耀,能映出人的倒影。兩根不銹鋼的柱子挺立在廳中,好像兩只巨手,把大廳的頂部牢牢地擎起。這里明鏡如水的地面,造型別致的天花板與四周的鮮花渾然一體,相映成輝。
金框上的5條蛟龍造型奇特,神情各異。頂上的那條龍,抖動龍須,張牙舞爪;左右兩邊的龍瞪著眼,保衛金匾;底下的兩條龍手舞足蹈,搖頭擺尾,戲弄著一顆金光閃閃的寶珠。
還可見一座石橋,它是這里橋中的長者,目睹著我們水鄉的變遷,裝著一肚皮新聞舊事。最有特色的是架在小河上的竹橋,橋身柔軟,踏上去好像有彈簧似的。
有的石橋高大雄偉,猶如長虹;有的石橋長如飄帶,橫跨長河。
那銀灰色的橋身像一條寬寬的腰帶,束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黃河上,給洶涌澎湃的黃河增添了風采。
南北主橋舒展地拱起身子,環形的引橋就像蜻蜓的兩只大眼睛,而那橫跨東西的公路橋和護城河,就像是疊起的透明如紗的雙翅,再加上整個橋身都是青玉色,真不愧是 “玉蜓橋!”
對面立交橋上燈火通明,汽車穿梭般地來來往往。一排排新建的住宅樓聳立于道路兩旁。路旁的兩排高大的路燈,放著桔黃色的光芒,把立交橋照得金燦燦的。一個個商店的牌匾上,霓虹燈變換著各種美麗的顏色,使節日的立交橋更顯得壯觀。
碼頭前面,是一片遼闊的海洋。海風輕輕地吹著,幾只漂亮的海鷗擦著藍色的水面飛翔,美極啦,碼頭上,汽車的喇叭聲,吊裝貨物的哨子聲,海輪汽笛的鳴叫聲,與機器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多像一組雄壯美妙的交響樂呀!
古炮臺盜立在焦山東麓。昔日雄偉的炮臺,經過歲月的洗刷滌蕩,而今差不多已成了廢墟。炮臺旁邊山坡上長滿了綠樹和野花,中央一片空闊地上挺立著幾棵鉆天楊。四周防護墻上有一個個方洞,可以看出這兒原先是架著大炮的。從這里可以監視整個焦山以東的江面。如今,密密的樹林遮住了人們的視線,只能從樹縫里窺視長江了。
古觀象臺堅實的臺基西側有一條通向臺頂的青石階梯。一級級的石階已經被磨得光滑了。數百年間,那上面該留下多少先人不停探索的足跡呀,我輕輕地踏著石階,緩緩地向上走去,腦海里仿佛響起先人登上觀象臺的腳步聲: “通、通、通、通....”聲聲不斷,是先人在敲擊天門了; “通、通、通、通....”聲聲有力,是先人擂起了戰鼓,要讓蒼天回答’為什么你有風霜雨雪,為什么你有四季變化,為什么你有白晝黑夜,
從塔林沿石階西行,就來到了千佛崖。千佛崖是一座高三四米,長六七十米的石崖。崖壁上面雕刻著佛像,抬頭望去,雕像布滿崖面;難以計數。這些石雕佛像大的高過屋檐,小的只有幾寸:或肥大豐滿,或纖瘦細小;或和顏悅色,或怒容滿面;或無憂無慮,或沉思遐想…它們都在這崖上端坐了數百年,真可謂是歷盡滄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