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總是不滿足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這話一點也不假,就說我爸爸吧,別看他是個普通的農民,可是他的心哪,總是不滿足。
聽媽媽說,剛搞聯產承包的那陣子,爸爸承包了隊里的十五畝地,不僅莊稼種得好,二畝西瓜地管得也特別棒,再加上養豬和喂牛,一年就掙了三千多元錢。幾年的工夫,欠款還清了,平房蓋上了,彩電看上了,雪白的饅頭吃上了。鄰居們羨慕地說:“看,人家的日子過得多紅火,吃不愁,穿不愁,天天晚上看電視,頓頓能吃白饅頭。”媽媽樂得合不攏嘴,爸爸的心里卻不滿足,整天眨著眼睛直琢磨。一天,他對媽媽說:“現在咱不愁吃,不愁穿,好日子總算沾上了邊。最近十三大號召奔小康,鄉里的干部也說‘要想富,栽果樹’,咱就帶頭栽上四畝紅富士,早早奔上萬元戶,你看怎么樣?"后來,俺家真正成了果樹專業戶。幾年后可發大財了,一連好幾年,一斤蘋果賣到兩三塊,一年就掙三四萬,去年的蘋果價格最低,仍然掙了兩萬多塊。這幾年俺家來了個大變樣:新房子住上了,拖拉機開上了,大摩托騎上了,洗衣機、電冰箱全都用上了,存款超過了十幾萬元。媽媽美得連自己姓啥都忘了。爸爸呢?還是不滿足。去年10月,在十五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日子里,爸爸天天晚上看電視,一邊看,一邊眨著眼睛直琢磨。
“孩他爸,琢磨啥呢?"
“琢磨怎樣過上好日子唄"
“啊!咱家的日子還不算好啊!"
“你呀,眼光不能太淺。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黨在農村政策三十年不變,大家都吃了定心丸。人人都說‘三萬兩萬不算富,十萬八萬才起步’。我想趁這個好機會,再辦個產銷一條龍的果品加工廠,往后哇,我還要當老板,住洋樓,坐轎車呢。這好日子啊還在后頭呢!"
【點評】
小作者抓住了爸爸在致富路上不斷追求這個“點”,反映了隨著黨在農村的政策不斷深入,思想觀念不斷更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最后一句道出農民心聲,摧人振奮。全文構思巧妙,思路清晰,語言樸實,充滿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