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聽說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今年寒假,我第一次打幵了它。我慢慢地被書中的文化底蘊所吸引。
讀完以后,心頭莫名地涌出一種苦澀的感覺。我一直對《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義,起初認為無非是指旅行的勞苦,現在才發覺這實在過于幼稚的理解。其實,苦于身無所謂苦,苦于心才實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與苦旅連在一起。”我以為,這乃是文人最大的財富。苦澀過后總會留下一絲回味一-對歷史的感悟,對文化的理解,對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這苦澀后的回味了。
讀《文化苦旅》并不是讀一片山水,而是讀歷史中的滄桑和厚重,嘆息和哀傷,激勵和張揚。在我最喜歡的那一篇《道士塔》中余秋雨先生的筆觸流動著,嘆息也流動著。于是,我們看到了歷史一個流著淚的斷層。作為《文化苦旅》的開篇,《道士塔》用深深的嘆息祭奠了歷史中一個蒙昧的角落。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是那樣的渺小,也許你會微不足道,但你畢竟走過,歷史的書上也將會留下些痕跡。也許是憂傷,也許是快樂,雖然對別人不重要,但卻是證明你人生苦旅的開始與結束..
我認為人生也像苦旅一樣,在路上必定會受盡千難萬險,飽受人生的痛苦煎熬,才能換來一刻的風平浪靜。那就要取決于你自己了,看你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人生,怎樣的去懂得生活,適應苦的人生。比如海倫凱勒,她天生就看不見美好的事物,聽不見美妙的聲音,但是她用自己頑強不屈的精神,終于獲得了成功!平時,當我考試考得不好的時候,總會怨天尤人,抱怨老天對自己不公。現在想想,其實這就是人生,總會有高潮,也必然免不了低谷,有起有落,有聚有散,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我想人生的苦,也是人生的樂,對人生的感悟,也只有靠你自己去破解了。
顧怡煒同學點評: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確令人回味無窮,但作者的文章更加讓人思索萬千。文中深邃的語言以及具有層次感的段落也為這篇讀后感增添了不少色彩。深刻的感情觸及之深度、廣度,使文章內涵加重。不錯,人生就像一場苦旅一般,逆境往往多于順境,只有經歷風雨才會有絢麗的彩虹。人生難以料想,只能讓我們細細去破解呀!
作者:戚煬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