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只包了一次粽,但就這一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永遠難忘。
我八歲那年端午節,外婆說她要親自包粽給我們吃,向來喜歡吃粽的我自然是不亦樂乎。于是,我便整天圍著外婆團團轉,不僅想試一下包粽的樂趣,更想嘗嘗外婆包的粽是否別具一格。
外婆忙了整整一上午,終于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荷葉、糯米、綠豆、蝦米、豬肉、干蛋黃、稻桿等,可謂是眾料必備。我見狀急忙對外婆說:“我要包,我要包。”外婆把我摁住說:“別急,先看我怎么包。”于是我便靜下來仔細觀察外婆如何包粽。
外婆先拿起兩張洗得發亮的荷葉,扭成斗狀,接著往里面放一些糯米墊底,然后撒點綠豆,再就是蝦米,接著用一塊小荷葉包著一塊豬肉粘上芝麻“蹲”在中間,旁邊伴塊干蛋黃,接著又是一層綠豆,最后鋪上一層糯米蓋住,加上兩張荷葉一裹,用一根稻桿緊緊地扎住,一個漂亮的粽便誕生了。我神情凝重地看著外婆的一舉一動,想把外婆的手藝學到手。看到外婆包好了粽,我也迫不及待地搶著要包,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包好了第一個粽,外婆看后大笑起來,對我說:“這孩子,光顧著玩。”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因為我包出來的粽又小又散。
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準備工作做了許多,但不到一個小時,所有的粽都在外婆的巧手下包好了。于是他們一個個乖乖地蹦到了熱水鍋中洗澡。隨著時間的過去,鍋中不時飄來誘人的荷葉香以及粽獨特的香味,我饞得口水直流,忍不住去揭鍋蓋,外婆再次摁住我“小饞貓,別激動,還沒熟呢!”我只好站在一旁咽口水。
好不容易等到粽熟的時候,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伸出兩只小手,從鍋中抓起一只大粽。它胖胖的,活象個小型金字塔,可愛極了,真不忍心吃它。但它發出的撲鼻香氣,使我無法不去嘗試一下它的滋味。當我三下五除二把粽的荷葉剝去,往口里塞時,粘糊糊的糯米在嘴里打轉,質感很好。我再咬一口,一塊軟綿綿的豬肉帶著點薄荷的涼味兒,直入心肺,味道好極了。對外婆包的粽我贊不絕口,因為外婆包的粽選材多樣,味道可口,吃了還想吃。結果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大粽,小小的肚皮漲得像個西瓜。人們常說:少吃多香,但外婆包的粽我是多吃也多香。
現在回想起當年吃外婆包的粽,我便會變成一只小饞貓,很想再嘗嘗外婆包的粽的美味,遺憾的是現在外婆老了,再也沒有精力去做那些費神費力的事,我也就再沒吃過那天那樣好味的粽了。所以,每當端午節的來臨,我都會想念外婆包的粽!
簡評:
“外婆包的粽”香氣四溢,如同迅哥兒吃的回香豆。“粽”與“包粽”的描寫,細膩、生動。以我的“拙”襯外婆的“巧”,好。
文章的語言精煉否?多改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