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了有關周杰倫的專題報道。有兩幅畫面使我難以忘懷幅是周杰倫在為母親所作專輯的MTV中,如癡如醉地唱著《聽媽媽的話》;另一幅是在生日蛋糕的搖曳燭光中,外祖母與周杰倫相視而笑……周杰倫有著特殊的家庭背景與顯赫的身份,舞臺上的熠熠燈光與繚亂喝彩卻始終沒有撥亂他的心弦。此刻起周杰倫走人我的視線,不再是因為他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更重要的是那顆對老人的拳拳敬愛之心。
我一直認為對老人的敬與愛是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然而敬與愛在老人身上并沒有落實好,有的人甚至對老人的漠視幾近于絕情,為夕陽之紅抹上了揮之不去的陰霾。
在我家的附近住著一位老人,兒媳總因為微不足道的磨擦與老人大大出手,有時在半夜仍硝煙彌漫。老人常常在外面倚門而泣。一次老人上廁所因解不開褲帶而溺濕了褲子不敢回家,有人可憐老人,送她一條皮帶,卻發現老人系褲子用的竟是塑料繩!如今步行街市,滿眼可見花甲老人,從一張張麻木的臉,一道道如弓的脊背,我們捕捉到的,只有心傷--那向垃圾桶里探望的迷離神色。茶余飯后,獨坐一隅凝望天際的裯悵,遠望路人蹣跚而行的孤獨……無不浮現在我的眼前,仿佛有無數藤蒂攀繞上我的心壁,愈纏愈緊,讓我無法呼吸……不禁自問,那一道道深陷如溝的皺紋盛著什么?如雪蒼發被誰所勾勒?蹣跚腳步的無形腳鐐是誰上的鎖?……匱乏的愛!
匱乏的愛。……
面對著基本的道德觀念,世人仿佛被麻木了。“上班族”、“啃老族”會搪塞不同的借口,拒絕付出愛給老人。“為長者折枝,語人曰:“?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的話提醒我們,尊老、敬老\助老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道德。在金錢與利益被趨之若騖,求生和立足跌宕沉浮的社會,人們忽視了許多不該被遺忘的角落,那里封鎖著的或許是寶貴的財富。
有的人敬老、愛老--將父母從鄉下接到城市,給足了物質享受供佛一般地贍養他們。卻整天奔波忙碌,徒留老人孤單在家里神傷。殊不知愛老之愛非物質所能替代。
也許正是這種現代人對敬老之道不甚得法,或是對老人總存在著許多誤解,成了助老的最大障礙。老人中不免有喪妻之鮮,喪夫之寡,在所謂的“黃昏戀”中,是兒女不解的虎視眈眈,盡力反對,或僅僅是源于內心的無法接受,而使一對老人都渴望得到溫暖的“惺惺惜惺惺”無法實現。遙想偉人拿破侖的母親是幸福的,她曾三次在兒子的支持下登上婚禮的殿堂,享盡了理解之幸福。
昨天,母親扶我去滑旱冰,她在我的身旁緊緊地挽著我的手,隨著我笨拙的滑動調整自己的步伐。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母親老了,就在攙扶我的過程中老去了,我忽然心生一種感動,一種悲涼。我不知道在我長大后是否也能這樣耐心地攙扶著蒼顏白發的母親,相攜而行,在幸福的火光中,仔細地看她銀絲飄逸……多么希望自古不變的愛的主題,能在老人的身上雋永地演繹,亙古地綿延。什么時候讓呼吁成為多余,老人就得到幸福與安逸。隨著這樣的思緒,我的耳邊再次響起周杰倫深情的歌聲:“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