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茶花女》這本由法國人寫出的作品少了一點愛情的浪漫,而多了一份對命運的悲憤。
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是一個不幸淪落風塵的女子。每當談及妓女,人們總會露出不屑的神情。在書中或影視劇中,往往她們會經歷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從而導致了一場愛恨情仇。瑪格麗特也不例外,面對阿爾芒的真愛,她義無反顧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哪怕是情人的誤解:哪怕是內心痛苦的煎熬;哪怕是一個人靜靜地死去.....
我不禁要感嘆這個女人的命運。她是一個為愛而死的女人,在這一點上,她是偉大的;而她又是一個曾經紙醉金迷有過很多情人的女人,這一點又將她的偉大所掩埋。到頭來,換得人們的一句“風塵女子追求純潔愛情而本該有的夙命”。
她或許生錯了時代。那是一個赤裸裸的金錢時代,人的情感在金幣的“光輝”下顯得暗淡無光,金幣也鑄就了一些人冷冰冰的性格。她是時代的犧牲品。
她是書中的一個形象,而她代表的那一類人呢,又有多少相同的遭遇呢,可能我們悲憫不起。
阿爾芒,一個善良的富家子弟,與他的階級本性形成鮮明對比。這樣一個人物的出場,注定是一個落淚的結局,畢竟與時代與社會抗爭,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我不想去說阿爾芒的父親,雖然他是這場愛情悲劇的直接制造者,其實他也是時代悲劇的產物,只是他的悲劇要用歷史來表明。
“我們不再屬于自己,我們不再是人,成了物品,他們講自尊心時把我們排在前面,要他們尊重我們時,我們卻落到末位。”這愛情的浪漫就是這樣一點點被磨滅,只有殘存的一些與阿爾芒的藕斷絲連。當她們無法選擇地生在了那個時代,歷史的車輪永載了當時的光榮與夢想及時代向前邁進的點點痕跡,孰不知也碾過了一些又一些人的殘骸,可她們的靈魂卻被偉大的作家安頓在文學之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