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幼年時就曾讀過這樣一首詩:“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小小年紀的我那時就對這“凌寒獨自開”的花兒產生了疑惑。下雪天開花,不會被凍壞嗎?隨著知識的積累,對梅花略有了些了解,疑團漸漸地被解開了。
梅是一種落葉喬木,性耐寒,所以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里也會肴到怒放的梅花。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去一個梅園賞梅。在離園很遠的地方,就能聞見一股沁人心脾的異香——是一種比寺廟里焚點檀香更加優雅的芬芳氣味,那便是梅香了。
時值早春,正是梅的開花期,初識梅花便與唐代詩人鄭谷產生共鳴:“燕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梅花正是集中了海棠花、桃花、梨花的優點,難怪古人曾用“紅玉”、“卷云”、“白雪”、“月華”,這么多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梅花呢。
通常所見的梅花有粉紅、白、紅幾種顏色,它們各具特色,各看千秋。白梅皎然如雪,玉染香腮,酥凝冷艷,容態天然別”;紅梅,“多姿態,足風標,蕊珠仙子醉紅潮”。采擷一枝梅,執于手上,細細地觀察,就會發現,梅花花團緊簇,花型很小,每朵梅花有五個花瓣,雌蕊略帶綠色,基部呈紅色,周圍的雄蕊頂著淡黃色的花粉,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清香。葉片暗綠色,呈卵形。
梅不僅花美,就連枝干也頗具風韻,它疏密結合,曲直相間,顯出古樸的風姿。
許多人都只看到了梅花美麗的外表,認為它不結果,其實不然,梅花凋謝之后,也會留下一個小小的果實,果實呈球狀,青色,成熟以后變成黃色,味酸,我們通常所說的江南的黃梅季,其實就是梅子黃熟的時節。
梅花在我國早有種植,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古書中曾記載:江寧之龍幡,蘇州之鄧蔚,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梅在我國不僅種植廣泛,而且品種也很多。常見有赤紅色的朱砂梅,有白里略泛點綠的綠梅,有潔白無瑕的甶梅,還有一種隆冬開花的梅,這種梅馥郁芬芳,其花瓣外層黃色,內層暗紫,因臘月盛開,故得名臘梅。
梅花以其幽雅的香氣,古樸的風姿和不畏嚴寒的精神,被賦予了許多美好的意義,歷來深受世人喜愛。
【簡評】
這是一篇介紹梅的說明文。文章首先由人們熟悉的詩句入題,然后分別介紹了梅的習性、梅花的顏色、形態、梅的枝千、果實、產地及品種等。在介紹的過程中,注意突出梅花“凌寒獨自開”的精神品質。文中使用了分類別(如梅花的顏色通常有粉紅、白、紅色)、列數字等說明文法,并恰當引用名人詩文(如唐代詩人鄭谷的詩句),既乞實了內容,又增強了文學性,使讀者在獲取有關梅的知識的同時,還能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