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曲子從一個紅色正方體的木盒,里面有個亭亭玉玉的舞女的小小音樂盒里唱出,這一唱,便打開了記憶海洋的門--使我回憶起她。
這是在初中一年級報到的第一天,教室外站著十多位新來的同學。不一會兒,“鈴……”上課鈴響了,伴隨著鈴聲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隨便找個座位就座。“進來吧,我們都是新同學,教室外傳來一陣陣女同學的聲音,象似在勸人。我出于好奇心,把頭伸到窗外瞧了瞧,“哦,原來是的”。我被那位同學的明亮的雙目所吸引,圓大而極具神采,襯托她俏麗面龐,加上她那“含差草”的臉蛋象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紅暈,更顯得清秀純情了。在同學們的努力下,她終于被拉了進來,我望著她,她也望著我,就像我們已見過面似的。
就這么望了望,我們成了好朋友。
在我第一次與她交談時,她還有點靦腆。可是傾談十幾分鐘后,先前的隔膜消減了,談得也很投契,其實她頗健談的,時而展露出一排潔白而整齊的牙齒。她的笑聲,爽朗如銀鈴,清脆悅耳。
但她曾為她那略帶有鄉音的語言而感到煩惱,有過幾次遭到同學們的恥笑。
那大概是剛開學的第一天。第一節是語文課,上的是《人民紀念碑》。教師為了了解我們的朗誦能力,先是讓我們自己站起來讀,可是教室里十分安靜,每個人低著頭,恐怕被叫起。而只有她突然站起,說:“老師,我讀!”同學都驚奇望著她,“怎么她這么大膽”“是的,她而且是鄉下來的”……下面傳出一陣議論聲,不時議論聲被她那宏亮的聲音壓下去了。在她讀課題時,課室里又傳出一陣陣哄笑聲,她接著讀,同學們又被那鄉音帶來哈哈笑聲。她并沒有被笑聲擊倒,堅持讀下去,且讀得更響亮更有感情。最后結束的是熱烈的鼓掌聲。
她時常很早就到校,如果你經過教室,準能聽到她的讀書聲,時間久了,她的鄉音早已拋到九霄云外了。她曾在班上朗讀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因為她家遠,中午不能回家,時常捧著本英語書留在教室。她又請同學幫她糾正發音,收聽英語錄音帶。她的身影常出現在老師辦公室/經過努力,從一個字母都不會的,竟然在英語測驗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可是,她因家里經濟狀況的問題,第二個學期跟她父親轉回鄉下去了。在她臨走前的一一把一人精致的音樂盒送了給我。至此之后,我再也沒有見過她了。
我想了想,是的,我們的友誼就象音樂盒所唱的那樣“友誼地久天長”。
于是我又輕輕地打開那小小的音樂盒,“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
本文由小小音樂盒起筆,又以交待音樂盒來歷收筆。首屋呼應,結構精巧,構思巧妙。
由音樂盒引起回憶,展開對人物的刻畫,從報到的第一天到初次的交談,又到課上朗讀,乃至刻苦學習英語,雖說都是比較瑣碎的小事,但對于表現的人物的性格來說,又都是比較典型的事件。尤其是課上朗讀一節,作者不惰筆墨加以細致描寫,刻劃出人物倔強堅毅的性格特征。敘述描寫繪聲繪色語文流暢,樸素簡潔。
材料的運用也能有主有次,詳略得當,當然如果再加剪裁篩選,不失更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