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村里人
——記民間建筑工程隊隊長魯升
魯升生于1975年,小學文化,家住立馬村和平小組,家中5口人,父母都是70多歲的老人,妻子王正薈是個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村婦女,比丈夫大3歲。按農村的說法”女大三,抱金磚“,在他們家真的應了這句話。女兒魯凡在鳳慶一中讀高三。魯升在家排行老二,父親是個退伍軍人,小學畢業那年,哥哥剛好考上大學,弟弟上二年級,家中無勞力,3個兄弟中要有一人回家幫農活才能維持全家生活開支,于是他選擇不去縣城讀初中而回家幫父母干活,讓哥哥和弟弟上學。14歲的魯升為了貼補家用,開啟了自己的打工之路,起初因為年紀小,只能在鎮里幫人家搬磚、拌沙子,那時工錢每天7-8元錢,每月省下100元錢交給父母供哥哥上大學。在雪山鎮打工3年后,17歲的魯升已長成年輕力壯的小伙,他有了出去闖闖的想法,于是到臨滄市內建筑行業打工,工資每天20-30元,三年后,又隨工程隊輾轉臨滄市內8縣區打工,工資也漲到每天50元,一個月下來能積攢1000元。隨著實踐經驗不斷積累,他學到了建筑行業的技術活。
2002年,全家3口都出動,組建本村工程隊,媳婦當后勤主管,他當施工隊隊長,開始承包工程,當起民間建筑領路人,開啟了他們的民間筑建行業之路。他的工程隊伍從原先的五六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5人、臨時工50人左右。針對臨時人員,他當天發工資,從不拖欠工人工錢,所以老百姓都愿意跟他一起干活,工程質量得到群眾認可,活計也越來越多,從農民住房到單位用房,大大小小建筑工程已超過3萬平方米,建筑造價已超千萬元,每年支付工人工資近70多萬元,自己也有可觀的利潤。目前家中有車有房,生活質量大大改觀,追隨他的隊友們也都脫貧奔小康了。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也都在小康路上奔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