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鎮黨委、政府安排,我是2007年到三尚莊村擔任民情聯絡員的。三尚莊村,眾所周知,是探沂鎮的老大難村,各項工作都落在了全鎮的后面。到該村擔任民請聯絡員我深感責任重大,壓力重大。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得無條件地服從,無條件地把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干好。
三尚莊村位于鎮駐地西南部,全村295戶,1780人,黨員29人,耕地2240畝,沒有村委班子。針對該村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應該從抓班子建設著手。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首先,得摸清該村的實際情況,三尚莊村是一個全縣有名的老大難村,自1999年來各項工作一直處于癱瘓狀態。我在鎮黨委、政府和工作區的支持下,深入到村到戶,通過與黨員、群眾廣泛座談,深知要想把該村治理好,必須選一個好的支部書記,建一個好的支部班子。當我得知本村黨員馬玉山在縣供電公司退休多年,為人正直,辦事公道,能勝任本村支部書記以后,多次上門做思想和解釋工作,懇請他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起初,馬玉山認為自己快六十的人了,不想再操心,想安度晚年。后來,經過回村了解,村里派性非常嚴重,兩派斗爭尖銳,村里遺留問題非常多,村里急需辦理的事情非常多,村民的期望值又非常高,擔心干了后,弄不好會碰一鼻子灰,曾表態堅決不干,兒女也持反對態度,不想讓他再找麻煩。我在摸清他的顧慮以后,從講政治、講大局、講家鄉感情的角度反復上門做馬玉山的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馬玉山于2007年4月擔任了三尚莊村黨支部書記。
帶頭人找到了,如何規范各項工作制度,確保村級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也是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工作區的大力支持下,我與村里一道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建立健全了黨務、村務工作制度、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議事會、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監督小組四支隊伍,實行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重大事情集體決策,實現征求群眾意見,重大事情讓群眾事前了解、事中參與、事后監督,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村里的各項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化軌道。
制度建立了,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才是檢驗一個班子If作能力的關鍵。針對村里沒有修建“村村通”道路的實際,我與村干部一道,通過上級爭取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群眾自籌一點,多方籌集資金40多萬元,整修道路8條,21華里,硬化道路3000米,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今年,又完成了全村3000米的自來水主管道的鋪設工作,全體村民吃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與此同時,千方百計帶領群眾發家致富,規劃民營經濟小區1處,新上板皮廠12家,安置本村勞動力156人。目前,全村上下團結一致,社會安定,各項工作正健康有序地進行。
通過在三尚莊村擔任民情聯絡員,看著該村各項工作都步入了正軌,我心里由衷地高興,也感謝黨委、政府給了這個機會,使我在工作中鍛煉提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