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節的懺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描寫古代人們在清明節上墳掃墓情景的佳句,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
每年的清明節,掃墓者都像機器人一樣重復著上一年的程序:手捧著花束,提著供品,奔向各自的目標;擺上供品,肅立或跪拜、哭泣、訴說……以示哀悼。年復一年地追憶往事,懷念逝者,安慰生者。當然,也有贖罪、懺悔者夾在祭祀的人流之中。特別是那些有良知的過失者,追悼總能使其勾起前塵往事,流下悔恨的淚水。
我,就是流著悔恨的眼淚,度過后半生的人。
20年前,我“好心”,幫了一次倒忙,因為接錯了一個線頭,一剎那把我的好同學、好兄弟周仁送上了黃泉路。
我和周仁同歲,比他小5天,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學、中學,直到電力技工學校都是同班。畢業后,一塊兒被分配到電業局工作,我從事變電運行,他從事變電檢修。我與這個小哥哥不僅情同手足,而且長得十分相像,若不是我的個子比他小,簡直就是孿生兄弟。
周仁的家和我家隔街相望,相距不到10米遠,住的都是二層小樓。他的爸爸是一個普通農民,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死亡,葬在了離家不遠的凌山坡上。隨著殯葬事業的改革,市民政局建立了凌山公墓。周大伯順理成章地成為公墓的第一批“入住者”。
周大伯死后,倔強的周大媽不肯改嫁,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從年輕時就守著這根獨苗。后來,周仁長大成了家,有了一個兒子,三世同堂,周大媽才算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自從周仁在事故中喪生以后,老人家猶如雪上加霜,顯得異常蒼老,臉上布滿了皺紋,頭發全白,躬腰駝背,剛剛見輕的糖尿病又犯了。
周仁的妻子是一個通情達理、一心為別人著想的小學教師,她不忍心丟下年邁的婆婆改嫁,因為婆婆“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命運太苦了,如果自己再帶走這個5歲的孩子,婆婆身邊將什么親人都沒有了。
面對現實,我連自殺的心都有了。為了彌補內心的創傷,牢記血的教訓,在周仁火化的那一天,我面對小哥哥的遺體默默地許下諾言:“你的媽媽和孩子,我一定當做自己的媽媽和孩子來供養;每年清明節,我一定親自來為你掃墓,懺悔自己的過失。”
周仁也葬在了凌山公墓,與周伯父的墓地上下相鄰。每天我上下班,必定順著凌山腳下的公路走,這樣就能經常與這個不幸的小哥哥“見面”了。
如今,距離事故的發生已經整整20年了。每年的清明節,我都要親自給周仁掃墓。
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是電力系統春季安全大檢查的大忙時節。為了掃墓和變電所停電檢修作業兩不誤,我都堅持務必在清晨5點鐘之前趕到墓地掃墓,也正因為如此,我從未在周仁的墓前遇見過周大媽一家人。
今年清明節是周仁故去的第20個清明節。清晨4點多,我穿著草綠色的分體雨衣,冒著細雨,踏著濕漉漉的花崗巖石階,氣喘吁吁地爬上山頂,遙望朦朧中的墓地,有幾個晃動的身影在燒紙。走近一看,正是周大媽一家三口人在墓碑前祭祀周仁。我竟然在墓地碰到了周大媽一家,尷尬的巧遇,更加刺痛了我這顆內疚的心,周家的痛苦是我造成的,我對不住周家一家人。
“周大媽,怎么來得這樣早哇?”我不理解地發問。
“昨天晚上的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小雨轉大雨。待會兒怕上不了山。”周大媽一邊向火中扔著“冥幣”,一邊對我說。
周仁的兒子站在墓前,為燃燒的紙堆兒打著雨傘;周仁的妻子用木棍兒翻動著紙灰;火光閃爍,映出周大媽拄著拐棍的身影,她像一棵枯柳,立在碑前,仰著頭,飽經滄桑的臉頰上布滿了辛酸的淚痕。老少三代人的衣服都淋濕了。我望著老人、孤兒和寡母的身影,更加感到罪孽深重,心都碎了。
二、幫倒忙的悔恨
因為變電檢修班負責維護的變電所比較多,我和周仁在工作場所見面的機會并不多。
1985年7月25日那一天,也是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周仁早上吻別了兒子,告別了妻子和母親,高高興興地去上班。上班后,他按照班長的安排,到我工作的變電所控制室安裝空氣調節器。
在施工中,需要對一個地下供水管鉆孔。周仁跳到土坑內,準備給供水管鉆孔,他當時穿了一雙新涼鞋。因為剛剛下過雨,坑內積水,他就脫了鞋子,光著腳干活兒。
老同學來到我管轄的變電所施工,我們別提多高興了。他在2米深的土坑內清理著浮土,我站在土坑邊上,與他一邊嘮嗑兒,一邊幫助給手電鉆接電源線。接好電源線,包扎了導線裸露的連接處后,遞給了站在坑邊的小王。小王接過手電鉆試了一下正反轉,說“沒問題!”就把電鉆交給了坑里邊的周仁。
周仁右手剛拿到手電鉆,就觸電了。當即摔倒在土坑內,兩眼上翻,擺動著左手,好像是說:趕快斷開電源。
此時,蹲在坑邊的小王還握著電鉆手柄的另一頭,見到這種情況,立即往回拽電鉆,想把電鉆從周仁的手中拽出來。由于電流使周仁的手抽搐,所以他牢牢地攥住電鉆。小王聲嘶力竭地大喊快拉開關,觸電啦!”
開關班班長王鐵正從電源端子箱處朝施工地點走過來,在距離施工地點約3米遠的地方聽到喊聲,立即跑回電源端子箱,斷掉了電源。
大家將周仁從坑內抱出來,只見他四肢癱軟,兩眼微閉,口吐白沫,兩只腳上粘滿Y黃泥。
人們手忙腳亂起來,一邊要急救車,一邊進行現場急救。經過一番推辭之后,還是把我推到了前面,給周仁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醫生來了,又繼續搶救,仍然無效。
10點15分,一個年輕的生命--我最要好的小哥哥離我們而去,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12點多,周媽媽和周仁的妻子來到醫院的太平間,那種撕心裂肺的呼喚和傾盆大雨的嘩嘩聲交織在一起,久久地在小屋內回蕩,加上轟鳴的雷聲,瞬間的閃電,揪起了每一個在場人的心。
三、后半生的警示
這次事故是手電鉆接錯線造成的低壓觸電事故,教訓就是必須重視手持式電動工具的防止觸電措施。
雖然周仁沒有按照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在使用電鉆時未戴絕緣手套;在泥濘的土坑內工作,不但沒有采取特殊防護措施,而且還脫光了腳),但是作為變電所長的我,必須反省自己的過錯。為了讓大家吸取血的教訓,我愿意推心置腹地談一談。
我,雖然是變電運行的領頭人,但卻不熟悉變電檢修專業的工藝要求,濫竽充數當“電工”,實際上是在無證從事特種作業。本來是一片好心,為坑下邊作業的周仁連接手電鉆電源線,結果是幫倒忙。因為一時疏忽,錯誤地把手電鉆電源線(三相四芯的電纜)中的黃色、紅色、黑色電纜三芯與臨時電源引線的黃色、綠色、紅色三芯線相連接,接線時始終未把電鉆引線的零線與電源引線的零線接上,卻把帶電的火線與電鉆引線的零線接上。造成手電鉆的外殼帶電,接完線也無人查對。施工中也沒有使用帶有刀閘插座的合格配電板,而采用臨時接線。
手持式電動工具,是電力系統檢修班組最常用的工具,也是最容易發生低壓觸電事故的危險設備之一。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必須確保接線正確無誤,才能有效地防止觸電事故。因此,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合格的電氣作業人員按技術規程的要求安裝與接線,接好后要檢查核對無誤,這是有效地防止觸電事故的第一道防線。
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必須使用漏電保護裝置,這是有效地防止觸電事故的第二道防線。
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必須按照《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的要求使用防護用品。也就是說,使用手電鉆必須戴絕緣手套。這是有效地防止觸電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線。
另外,非專業人員,絕不可隨意幫忙做技術性工作。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隨意幫忙有時就會幫倒忙,不明白的事硬去做,更是使不得。老同學、好兄弟見了面,拉拉家常是人之常情,但是千萬別影響工作。千萬別像我,好心幫忙,毀了兄弟的命,傷了大媽的心,留下了后半生的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