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的小說,這更是一本反腐倡廉的好讀物,如果你沒有讀過,朋友,那我鄭重地向你推薦,請你抽出時間讀讀這本現(xiàn)代出版社出版的李木玲的大作——《紀委書記》。
《紀委書記》以某省的真實的驚天反腐大案的偵破為題材,塑造了一位剛正不阿、主持正義的紀委書記的高大形象。
故事發(fā)生在北方的一個老工業(yè)基地城市——承新市(作者假借的一個城市名)。原本是國家重要能源和工業(yè)基地的承新,在面臨經(jīng)濟轉(zhuǎn)型的新形勢下,由于一群寄生在國土、規(guī)劃、財政、公檢法等領(lǐng)域的喪心病狂的腐敗分子的瀆職和破壞,政治經(jīng)濟社會各方面都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社會秩序動蕩不安,人民群眾意見極大。值此關(guān)鍵時刻,黨和人民需要政治堅定、公正廉明的干部出來與腐敗風氣作斗爭。年輕果敢的紀委書記陳之行在中紀委和省紀委的支持下,帶領(lǐng)他的團隊,從土地腐敗案入手,掀起了一場空前徹底的反腐風暴。持槍傷人、屈打成招、蓄意詐騙、錢色交易、違規(guī)開礦、官商勾結(jié)、巨額貪污……一粧粧驚天大案和離奇丑聞相繼浮出水面。
通過對一個個腐敗分子墮落過程的敘述和墮落根源的分析,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物欲的滿足是不是會彌補其他的不滿足?對物質(zhì)的饕餮能喂飽饑餓的靈魂嗎?人一旦被物質(zhì)淹沒了,靈魂將被安放何處?
多么尖銳的提問!多么驚心的警示!
作者對盛行于官場的拉幫結(jié)派、相互包庇之風深惡痛絕,對徇私舞弊、貪污腐敗之舉憂心忡忡。文中,她假借紀委書記陳之行的口味,嚴正地指出:“以人劃線,圈子越搞越小,眼界越搞越窄,事業(yè)怎么能越來越興順?由于用人之風不正,公道正派、埋頭干活的人得不到提拔;能力水平差,把精神頭兒都用在溜須拍馬、拉幫結(jié)伙上的人反而一路凱歌,春風得意。時間長了,好干部看不到希望,口碑不好的干部趾高氣揚。干實事兒的人越來越少,當官兒的絞盡腦汁想的都是如何采用各種手段來中飽私囊,步步高升。這樣下去,承新的希望在哪里啊?擺在你面前的是一個被蛀蟲咬蝕得傷痕累累的蘋果,雖然從表面上看,還過得去,但是,心兒已經(jīng)壞透啦!”
紀委書記的話一語中的地指出了承新市不正常的用人機制和這種既庸俗又違犯法紀的干部選拔機制所帶來的危害,義正詞嚴之余又為之痛心不已。從這里,我們已初步看出一個黨的紀委領(lǐng)導干部的立場和觀念,他作為反腐先鋒的形象逐漸鮮明起來。
陳之行的可貴之處不僅僅在認識和態(tài)度之上。身為紀委書記,他積極投身反腐前線,他的積極和堅定嚇壞了對方,也讓自己承擔了太多的磨難。為辦“宏遠大案”,他辛苦勞累得了胃痙攣;為辦承新的腐敗案,他受到了各種威脅,甚至收到了子彈;為辦案,他不得不小心出行,以防不測;為辦案,他讓家人擔驚受怕,以致晚上睡覺都要反復查看是否關(guān)好了門窗。
像其他腐敗大案的查處要面臨阻力重重一樣,書中的陳之行辦案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尤其那些阻力來自于自己信賴的上司和同志。他為此困惑,也很痛苦。作者的自白表達了主人公的痛苦和隱憂:因為某種不可告人的隱情,讓他這個紀委書記不得不在正義面前知難而退的話,將是他最痛苦的事情個有良知的紀委書記,最大的痛苦不是抓不到腐敗分子,而是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罪孽深重的腐敗分子逍遙法外,卻無能為力。
但是,我們的紀委書記沒有退縮,在短暫的休整和謀劃后,他得到了上級的支持和同行的幫助,正義終于在法制和真理的呼喚下戰(zhàn)勝了邪惡,光明的曙光擊退了黑暗的包圍。腐敗案的偵破為黨的肌體清除了毒瘤,為國家挽回了損失,為老百姓撐起了一片充滿希望和溫暖的藍天。
善良的老百姓需要陳之行這樣的干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需要清廉的官場作風。正如陳之行對他的學長也是他的上級——承新市的市委書記李凱朋——說的那樣:“大哥啊,在老百姓心里,紀委的干部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包青天,紀委是主持公道正義的地方,是最后能夠說理的地方。我是紀委書記,對于找上門來的老百姓,我有什么理由拒之門外?又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觀啊?”
拳拳之心,油然可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需要這樣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好干部。
陳之行經(jīng)常默念《本蜀論》中的一句話:“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這是他信奉的古訓,也是他廉政人格的休現(xiàn)。
不可否認,錢和權(quán)對人的誘惑很大,但是危害也很大。“人有錢頂多是揮霍奢靡,有勢才最可怕。因為權(quán)勢能讓人的野心和欲望無限膨脹,像一輛飛馳的汽車沒有了制動。”因此,作為領(lǐng)導干部,一定要有抵御金錢和物質(zhì)誘惑的定力,還要正確合理地行使手中的權(quán)力。須知,你的權(quán)利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權(quán)為民所用是職責所在、道義所在、以權(quán)謀私不僅為黨紀國法所不容,也為人民所唾棄。
要抵制物質(zhì)和權(quán)力的誘惑與腐蝕,除了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外,還要嚴格遵守黨的廉潔自律紀律,要“慎獨”與“防微”.對那些不健康不合法的念頭,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很多時候,心靈的污染比偶爾的行動失誤危害更大。一句話,時時學習,時時對照,在不斷地學習和自律下提高防腐拒變的能力。
其實,很多黨員干部在工作之初都是奉公守法、盡職盡責的,就像書中的市長林笑成,為了工作,“經(jīng)常加班,根本顧不上家。林笑成的妻子尤鳳鳴是大夫,也是經(jīng)常值班。兒子林家輝小小年紀,脖子上就掛著一串鑰匙,有很長一段時間,吃百家飯的。這家吃一頓,那家吃一頓,吃飽了就出去逛。有一次,竟睡倒在公共汽車站的椅子上。時值深秋,夜涼如水,幸虧被鄰居發(fā)現(xiàn)了,把他背回了家。為了給兒子解悶,林笑成給林家輝買了一只小狗……”看看,當初的林笑成是多么可敬的好干部,可最后為什么變成了爭權(quán)奪利、貪婪腐敗的人了呢?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不僅有個人的素質(zhì)覺悟因素,也有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影響因素,更有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疲軟和權(quán)力監(jiān)督機制不力的因素。總之,方方面面的問題,值得為政者警惕,也值得他們深思。
書中的市委書記不僅自身有違紀行為,而且在反腐的大事上認識模糊,意志不堅定。他多次提醒陳之行不要出風頭,暫緩對市長林笑成案子的查處,在對待承新市規(guī)劃局局長何書林和承新市國土資源局南州分局局長唐艷群兩個女貪官的腐敗問題上,他也態(tài)度曖昧,不能充分發(fā)揮一把手的主心骨和主力軍作用,幾乎使陳之行的工作陷入被動。
有鑒于此,在反腐敗的問題上,黨和政府的負責領(lǐng)導一定要旗幟鮮明,態(tài)度堅決,做好紀檢干部的堅強后盾。在反腐敗與經(jīng)濟建設上,也要明白“反腐敗事關(guān)人心向背,事關(guān)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反腐敗與搞建設并不是背道而馳的,反腐敗是給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保駕護航”——作為一名普通群眾,我不希望我們的建設成果被腐敗分子的黑手竊去哪怕一點,不希望我們的晴朗天空布滿恐怖的陰云。
俗話說,是你的,誰也奪不走;不是你的,搶也搶不來。身為人民公仆,切勿起貪念,切勿伸黑手。正所謂“成由清廉敗由貪,湛湛青天可為鑒。身后有余且縮手,莫待無路回頭難”.讀罷此書,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感受吧。
最后,讓我們用《紀委書記》一書的作者引用的包拯在端州做官時做的那首《書端州郡齋壁》作結(jié)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先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