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友誼的至高境界,可惜我不懂。我只知道今天你送我一塊橡皮,明天我還你一張自制的精美的卡片,就是好朋友了。如果上學時一起玩,放學后還是一起玩,那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了。直到看了《青銅葵花》,我似乎對友誼有了一絲新的理解。
曹文軒的《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叫青銅的男孩和一個叫葵花的女孩相識相伴又相離的故事。
葵花是一位知青的女兒,是恬靜秀氣的城里女孩。青銅則是大麥地土生土長的鄉野孩子,因一場疾病,落下了病根,成了一個“啞”孩子。故事的開頭很老套,城里女孩葵花遭遇了一個叫“嗅魚”的調皮孩子的惡作劇,嘎魚故意解開了葵花所坐小船的纜繩,讓小船隨波逐流。葵花因此陷人險境,青銅猶如從天而降的英雄把葵花救到了岸上。從此,在大麥地的河邊有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清晨,有他倆摸河蚌的身影;中午,有他們在蘆蕩里挖蘆根的大呼小叫聲。有時葵花會故意把泥點子甩到青銅身上,然后躲到一邊咯咯地笑,這時“啞”孩子青銅卻只是憨憨地無聲微笑,用一只泥手撓撓頭,換來葵花更大聲、更清脆、更歡樂的笑聲。大麥地孩子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純真的笑聲里美好著。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好朋友青青。
相同的生日,為我和青青的友誼打下了基礎;同一個小區,讓我和青青的友誼有了迅猛的發展,形影不離也只能形容我倆友誼的萬分之一。爸爸一度打趣我倆是孟良與焦贊,當我知道這兩位的長相后,我整整三天沒理他,天底下還有這么形容女兒的爸爸嗎?
就這樣我倆一起讀完了幼兒園,一起進入了小學,我以為日子會一直這樣快樂著,美好著。直到三年級的那個暑假,我突然聽說她要轉學去寧波了,而且說走就走,留下的只有匆匆的一聲“我走了,但我會一直記得你的”.我一下子沒了主意,心里一陣發慌,說不出來的感覺,只覺得心里“空”了,現在我才明白那叫“失魂落魄”!
青銅與葵花相伴的時光也沒有持續多久。“好心人”認為葵花應該回歸城市,于是替葵花安排了他們認為正確的美好生活。在萬般無奈中,葵花被帶走了。只留下青銅那單薄的身影,在大麥地河邊的草垛上,對著白茫茫的大河。清澈無邪的雙眼盈滿淚水,眼前出現了一片曠野。曠野上,葵花跑動著、跑動著……青銅努力抽動著嘴唇,發出了一聲模糊卻真誠的“葵花——”.
不見青青已有一年多,我還一直清晰地記得發生在我倆之間的一點一滴。偶爾碰到青青的外婆,她總是說:“跳跳,青青昨天又打電話來了,問你好不好呢!她還請你去她家玩。”聽到青青得的獎,受到的表揚,我的心里就會涌起陣陣自豪的波浪,比我自己得獎還要高興。
我不確定我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至少明白真正的友誼不會因為距離而淡漠,最深的思念不會被遙遠的距離而沖淡。當青銅在草垛上因思念消瘦了許多;當青銅在搖晃中似乎看到葵花從水簾中跑來;當葵花在離開前一直在人群里尋找青銅、呼喊哥哥時,我仿佛又看到了青青和我一左一右走在校園的花徑上,撒下一路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