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中國有許多傳統美德。但是作為中國傳統啟蒙教育第一書的《三字經》,把“孝”擺在了第一位。
而黃香能夠被《后漢書》記載,不是因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也不是因為他曾經被皇帝贊嘆過,而是因為他“黃香扇枕”“黃香溫席”等孝順父母的舉動。他的故事也被《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所記載。
還記得一年級剛開學那會兒,有一天早上,我因為飯菜不合胃口,對奶奶大發脾氣。爸爸見了狠狠地批評了我。奶奶趕緊過來勸爸爸,說上學要遲到了,讓爺爺在路上給我買了早點,送我去了學校。
傍晚放學,爸爸接我回家,我們還順路買了好吃的水果。車上,爸爸對我說,希望到家后我能把水果和奶奶一起分享。但這些水果都是我最愛吃的,每一個都是我精心挑選過的,所以我心里很不情愿。
現在想想,我特別后悔。每天一大早,是奶奶給我燒好了熱乎乎的早飯,每次我去吃時,不冷不熱剛剛好。每天晚上,也是奶奶給我準備好了干凈的衣服,放在我的床頭。我連黃香的一半也比不上呀!
從今以后,我一定努力向黃香學習。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有一次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輕諾必寡信”。老師給我們講了《狼來了》和《一諾千金》的故事。《狼來了》的故事中,小孩子因為隨意消費他人對自己的信任,最終失去了所有的羊;《一諾千金》的故事中,因為季布信守諾言,才有了“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的美名,也因為如此,在他遇到生命危險的B寸候,才有那么多人去幫助他。
記得上次我借給了同學一條紅領巾,她卻一直不肯還給我,我特別生氣。于是,我就向她借了一塊橡皮,以此作為交換。現在想想,我做得不對。她不還我紅領巾,是她的錯。故意問她借橡皮,還不還給她,我更是不應該。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連小動物都在盡自己的本分,可以說是盡職盡責。那我們呢?如果我們不好好學習,是不是連動物也比不上了呢?就像“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所說的,年幼的我們正是學本領的時候,更加要發憤圖強。
暑假里,我因為不想去學習,常跟媽媽唱反調。媽媽一再強調,如果只是為了有時間多玩一會而不學習,那是非常不明智的。
學習正是我的本分,我應該為此努力拼搏!
《三字經》,它用最純真、最精簡的語言,闡述著一個個淺顯而又深沉的大道理。它等著我們去品味,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