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如同什么?
面對這個問題,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而我認為書就像太陽,一日之間,帶來無限的感慨,無限的遐想……書如初升的旭日早晨,當第一縷陽光灑進窗臺,一陣暖意便撲面而來,讓人久久不愿離開這束溫暖的光。
書亦如此。茫茫書海中時常會涌現出那些展示著人間真情的感人故事。它們就像初升的暖陽,將一束束燦爛而又溫暖的陽光照耀到每一位讀者的身上,讓每一份溫暖走進我們敞開的心扉。
人們都說晨曦是五彩的,那么,我想書中所展示的人間真情也恰恰是五彩的:
親情是紅色的,因為紅色代表著血濃于水的情感,代表著親人之間那些無私而深沉的愛。
友情是黃色的,因為黃色代表著活力,代表著與朋友一起度過的那段揮灑過汗水與淚水,卻又快樂、溫暖的青春。
師生情是綠色的,因為綠色代表著勃勃生機,寓意著我們在老師的教育與關愛下,成長為朝氣蓬勃的青少年。
書如當空的驕陽
午后的驕陽是刺眼的,是灼熱的,它散發出的熱量是讓人“望而生畏”的。
而正有這樣一些書,它帶給我們的那些正能量就如同驕陽的光芒,照亮了我們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如《紅巖》。
《紅巖》講述了一群愛國人士,在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同時,卻成為躺在國民黨刀槍之下的最后一批犧牲者。
他們沒有聽到毛主席在天安門莊重地向全世界宣告的聲音,沒有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1949年,當全國人民都為解放而歡呼的時候,他們卻只能在獄中煎熬,盼望著屬于他們的黎明。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震,他們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偉大精神是非常人所能達到的。我們瞻仰他們,學習他們,他們無畏的精神已深深地刻在了億萬中國人的心中。
這種精神就如同午后的烈陽,散發著一種剛烈的氣質、豪邁的氣概,讓人們不禁為之震撼,為之敬佩。
書如絢麗的晚霞
唐代詩人李商隱曾說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西下的美景最好,但晚霞易逝,伴隨著作者的也只有因“光陰飛逝,青春不再”而產生的淡淡惆悵。
古詩《使至塞上》中,詩人王維也曾借“日”抒情,表達了自己孤寂的心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縷孤煙,一輪落日,單個的存在顯得孤獨無依。同樣獨自一人的作者也因此感到無比悲傷。
在古代的詩文中,落日殘霞似乎總是孤單、惆悵的代名詞。但我認為晚霞也能代表對新的一天的向往——晚霞散盡,喜怒皆去,滿懷期待,迎接明天。
書如同太陽,這也許只是我的理解吧。因為同一本書,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不同的書如同不同時段的太陽,能讓我有不同的領悟。
書海似日,帶夢飛翔!
閱讀總是引領我們走向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世界,在這些世界中我們快樂地享受不同的人生。小作者寫了自己閱讀不同書籍的不同感受,真實有味,尤其是閱讀《紅巖》,感受到“照亮了我們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