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垂不朽
雨果說,巴爾扎克“將和祖國的星星一起,熠熠閃耀在我們上空的云層之上”。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把偉大的人物稱為照耀了時代的明星―有恒星,也有流星。
而他們走過的路,這些來自天國的靈魂在我們人間所走過的凈化之路,便是安徒生所說的“光榮的荊棘路”,它的身軀在塵世扭曲、呻吟、輾轉,終點卻必是那金光熠熠的天國之門。那里,將響起天使們“哈利路亞”的呼聲,迎接這個受苦受難、歷經考驗的靈魂的歸來。
我想,巴爾扎克便是這樣一個靈魂。他在人間所受的一切磨難,仿佛都是為了能驕傲地回到天國,謙卑地跪在上帝腳下:父啊,我無愧于你的名。破產、貧困,這一切不曾把我打垮,它們只是磨礪了我的意志,使我能以天賦的一切,做我當做的事情。
巴爾扎克不是惟一的一個在債務的重壓下寫作的作家,卻是惟一的一個由于債務而拿起筆的天才。似乎我們應當感謝上天的旨意,否則人類的星空將損失多么光輝的一個星座。但對于巴爾扎克本人,這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巨大的壓力下他不知疲倦地連續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的長篇小說,從而構成了任何人都難以企及的、宏大的《人間喜劇》。過度的勞累也壓垮了他原本極其強健的身體,他逝世時只有51歲。
我們只能欣賞明星的光輝,誰義能知道,要放出這樣的光,它內部要進行怎樣的劇烈裂變,經受怎樣的痛介鉀!
天刁的激情,襯往近于病態;而其痛苦,山于狂熱,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仿佛只有把自己置于絕地,生命刁能發揮出超常的能鼠陀思妥耶人斯基,賭博毀了他的一生;柴可夫斯基,一生都生活在自己變態的情欲的陰影下,并為之而死去;托爾斯泰,內心巨大的分裂與痛苦促使他在91歲的高齡離家出走,死于異鄉;蘭波,過于早熟的天才使他過早地放棄了一切,在塵世中漂泊,最終連塵世也過早地放棄了……這樣的名字,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幾乎可以說每個天才都是非常態的、痛苦的,即使是莫扎特式的歡樂也無法阻擋其內心的裂變。這些星星的裂變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光明、熱量,使我們在夜晚仰望時不再孤單,使我們由于默念這些不朽的名字而得到慰藉,使我們在人生迷途時找到座標,使找們明白天國的位置。
群星閃耀的夜晚,我們將由于感激而涕零。有所感應即有所激勵,在如霧如電的人生中找到恒常不變的東西。它們不是生活所必需,卻是生命所必需。有了它們,或至少追求它們,人便不再僅僅是生物,而是擁有自我的意志與能量的人。
想要永垂不朽嗎?請讓一顆星星沉在你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