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和聾子
在人的五種基本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中,視覺和聽覺或許是最為重要的吧。沒有嗅覺,我們聞不到花的香氣;沒有味覺,再可口的飯菜也會覺不出滋味;沒有觸覺,也許問題很重大,我們再也感覺不到物體的重量與溫度,不能接受母親的愛撫,不能享受和風在皮膚上的竊竊私語,但是很少人失去觸覺。而失去視覺與聽覺意義便不一樣了。我們難以想像有多少人生活在黑暗或寂靜之中。這是一種不可揣測的深深的孤獨。
但是我常常懷疑,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而言,視覺與聽覺真那么重要嗎?多少人看到的是不得不看的,聽到的是不得不聽的?多少人每天看見了日出日落,看見了藝術杰作潛藏的生命,聽見了鳥兒和風的對話,聽見了音樂所包含的熱情?
黑暗的世界里,色彩與線條都消失了,正如寂靜世界里的音符一樣。但是它們往往能培養(yǎng)另一種能力,例如大腦。
彌爾柳曉年失明了,他的作品中從此缺乏色彩。但他在黑暗的世界里,心中涌起自由奔放、鏗鏘有力的詩句,如同大海與潮水、狂風般的詩句,創(chuàng)作了《失樂園》、《力士參孫》和《復樂園》,每一本都是杰作。對英雄的向往,對永恒的追求,構(gòu)成r 彌爾頓偉大的史詩。可以說,失明阻隔了他與外部紛繁世界的交流,卻鑄就了一顆無比豐富、深刻的、偉大的心。
貝多芬也失聰了。無聲寂靜的墳墓里,他聽不到自己一部又一部作品的恢宏聲響。作者是他創(chuàng)作的盛宴中惟一的缺席人。怎樣安慰這個不幸的病人、偉大的聾子呢?人們說,他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他以自己的聽覺換取了無數(shù)人敞開心扉的傾聽。
海倫・凱勒,她遭受了雙重的不幸。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又聾又瞎,只能從地板的頗動中感受節(jié)拍、從手的觸摸中感受線條的人,怎么能夠領會到音樂與造型藝術的魅力!這需要一個非凡的心靈,能自己把節(jié)拍組裝成音樂,把線條還原成造型,把概念涂抹成色彩。因此我們永遠無法得知海倫・凱勒的世界里,藝術究竟是什么模樣。在我們繽紛喧鬧的世界與她黑暗無聲的世界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傳說中,世界的起點是寂靜的混沌,天地是盤古開辟出來的,也是上帝造出來的。而海倫·凱勒的世界,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生活在有陽光有聲響的世界中的人們,應該時常問一問自己:假如我聽不見了,看不見了,那會是怎么樣?
試一試,閉上眼睛,塞上耳朵,你或許也會那么急切地撫摸大衛(wèi)的頭像,感覺音樂的震傾;然后,睜開眼睛,松開耳朵,世界就一切都不一樣了,更加單純,也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