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像《天嘯》這樣長度為24集的電視連續劇,能夠使人興趣盎然地利用三個夜晚一鼓作氣地觀看完畢,確有其引人人勝之處,顯示了電視劇新穎的藝術魅力。這部電視劇是第二炮兵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制作完成的。該劇以“飲馬河導彈基地”的創建、發展、最后搬遷到祖國的南方長達20年的歷史為核心,讓觀眾沉醉于微觀軍事建制單位的諸多故事中的同時,體驗和感受中國第二炮兵宏觀的輝煌歷程,是主創人員的匠心所在。以接受美學的觀點看問題,有價值的文藝作品不僅不加強我們的種種既成認識,反而違反或越出這些標準的認識方式,從而教給我們種種新的理解代碼。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是歷史事件卻是被歷史學家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經過考證后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著作只有被人閱讀,歷史事件才能被了解、被感受。同樣,只有被人觀看的電視劇,才能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沒人觀看的電視劇不能算是完整的藝術作品,把它稱為存儲在電腦硬盤內的數字化代碼字節“比特”更為貼切。
電視劇,顧名思義就是在電視屏幕上表演的故事,看電視劇也就是在看電視里演出的“戲”。電視劇是一門新生的藝術形式,是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藝術,是表演藝術與再現藝術的綜合,博采文學、戲劇、繪畫、舞蹈、音樂、雕塑等藝術形式于一身。觀眾看電視劇首先是看“戲”,這與觀看一部紀錄影片時的審美心理有著本質的區
別。《天嘯》雖然也是一部反映二炮歷史的電視劇,但是該劇以一個發射基地的創業過程為核心故事,確實是高明的藝術技巧。它直接表現的是發射曹和工兵營基層單位在創建基地時的微觀故事,規避了許多敏感和不易表現的史實,諸如導彈的研制、發射技術等等。這說明該劇的主創人員對電視劇的功能很清楚,人們在看戲的過程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可以充分了解到發射基地發展壯大的過程,也使觀眾清楚地感受到了二炮的發展歷程。這是藝術創作的精彩杰作,值得濃墨重彩書一筆。
戲劇性是電視劇的生命線和“核心競爭力”。《天嘯》對戲劇勝諸多元素處理非常得當。在劇中以常天佐為代表的老革命率隊進人戈壁灘創建飲馬河基地,而以常天佑為代表的年輕的知識分子來到基地,老革命與大學生之間由于生活經歷的差異、思想認識的差異自然產生了許多沖突,而且他們之間由于兄弟(常天佑是烈士子女,由常天佐的父親作為養子撫養成人)關系,成為劇中難舍難分的戲劇人物。他們之間的沖突,首先從常天佐到東方大學“拔青苗行動”時,要求弟弟與女朋友馬琳脫離戀愛關系開始,因為馬琳有“海外關系”,她有個舅舅在美國。就這個情節而言,在那個講究出身成分的時代,類似的悲劇太多了,稍不注意極易落人俗套。《天嘯》卻能將這個清感發揮到極限。馬琳雖對常天佑懷有難以割棄的情誼,但是卻作出了自我犧牲的舉動,主動向常天佐寫信保證與他弟弟斷絕戀愛關系,而常天佑并不了解這個情況,依然孜孜不倦、一如既往地展開對她的愛情追求。由于軍事機密,常天佑寫的信不能從基地寄出,實際上他們兩人已經中斷了聯系。馬琳又響應號召來支援西部落后地區,陰錯陽差地來到離基地不遠的小學校任教,自然發生了許多出人意料的事情,但最終還是沒能走出悲情的命運,她失蹤多年且受傷致殘生活在牧民中,成為催人淚下的悲劇人物。
此時,我們明知道這是演員在“做戲”,但是卻能夠跟著他們“進戲”,這說明情
景的假定性是欣賞電視劇不可缺少的性質,它不僅是組織素材和動作的手段,也是組織觀眾感受的手段,在感受電視劇的過程中,我們亦步亦趨地感受表演者認識和把握生活的途徑.
幾個演員表演得都很到位,常天佑、常天佐、王永和、馬琳、姚梅,他(她)們圍繞著常天佑和馬琳的愛隋進行了上乘的表演,由于這種表演是真摯情感的流露而使人感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過;“舞臺上的真實就是演員真誠相信的東西;在戲劇中,就連最明顯的虛假也要變成真實,這樣才能成為藝術。為此,演員就必須具備很發達的想象力,小孩般的天真和輕信,以及對自已心靈和身體逼真的藝術敏感。這一切資質會幫助演員把粗陋的舞臺虛假變成為最細致的真實,即幫助自己形成對所想象的生活所持的真誠態度。我們姑且就把演員的這些資質和能力稱為真實感。”①我舉一個例子可以看出演員表演的到位。姚梅打聽到馬琳的下落,了解到她的情況后,立即趕到部隊想把這個消息告訴常天佑,這天恰巧是常天佑與安寧新婚的日子,姚梅深陷思想矛盾之中,最終她沒有告訴常天佑.而是向王永和透露了有關消息。王永和告訴她不能告訴任何人,否則就會毀了常天佑。后來常天
佐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但是他們共同保守著這個秘密,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情節貫穿到電視劇的始終。最后,常天佑知道了這個消息后,主動向政委孟繁土匯報自己曾經“犯過錯誤”,孟政委聽完之后,卻說:“你說了什么?我什么也沒有聽見”巧妙地回避了復雜的歷史問題,保護了常天佑。這些都構成了電視劇中最感人的情節,這是人間美好感清的體現,是人間大愛的具體化。盡管我們也知道這是演員在 “做戲”,但是這種表演是在假定情景下的形象塑造,是將真實生活中多個具體人物抽象化的概括,是靠演員先天票賦和后天勤奮煉就的藝術功底創造出來的形象
該劇中還有司令員常天佐和醫生曲宏潔的含蓄而動人的愛情故事;女工程師與常天佑、王永和的戀愛故事,他們三人并沒有落人三角戀情的俗套,而具有“精神戀愛”的純潔。“文革”中,安寧由于一篇文章被打成“反革命”,在基地被關押了近一年,原先追求她的王永和怕牽連自己,遠離了她。出于對安寧的同睛和對卜級機關極“左”分子的抗議,常天佑主動向基地提出了要與安寧結婚的報告。這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在“文革”的特定環境下富于真實感,也非常動人。
工兵營的連長葉長水和姚梅的感情發展在劇中也顯得合情合理感人肺腑。葉長水是戰斗英雄,來到基地后全身心投人工作。遠在家鄉的兒子由于照顧不周,腿傷致殘,妻子承受不了這個打擊,尋了短見。而大學生姚梅來到戈壁灘后,一心要
辦學校為農村孩子的教育服務,她的男朋友是縣里機關干部,一心要她回縣城工作,為此他不惜誣陷馬琳是“美國特務”,姚梅從此與他斷絕了來往。由于“今琳被隔離審查,基地派葉長水保護學校,他樸實忠厚、吃苦耐勞的品質漸漸使姚梅對他產生了感情,后來組成了幸福的家庭。前面筆者已有表述,看電視劇就是看“戲”,劇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悲歡離合牽動著觀眾的心,是造成戲劇“懸念”的重要因素,隨著故事的開始、情節的進展、高潮的形成,也就是從“結套”到“解套”的過程中,觀眾獲得了審美享受和精神愉悅。正因為在這部電視劇中,圍繞著諸多角色之間的感隋糾葛和愛情故事,使這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增添了看點,也使得該劇的思想性更加深刻,反映的社會層面更加豐富。
除講述了動人的愛情故事之外,《天嘯》在表現戰友情誼和人文關懷方面也獨具匠心,營造了許多美好而感人的電視故事。參謀長高漢江新婚之夜就與妻子天各一方,由于保密的原因,他們之間長期不能通信,杳無音訊,直到導彈實驗場上才見面。由于導彈實驗失敗,夫妻倆只能短暫地相聚,夫妻相見情意纏綿,如膠似漆難舍難分,讓觀眾感受到他們夫妻間的深情厚誼,從而了解到他們為中國導彈事業所付出的個人感情方而的代價是多么巨大。在糧食缺乏的時期,后勤部長馬太行為了給基地干部尋找糧食,不慎腿部嚴重受傷,當上級領導想讓他轉業回地方時,
他堅決要留在基地,并且說“除非把我抬著出基地”,當戰友們勸說無效,上級領導
決定把他繼續留下來,并把他的愛人接到基地,他見到自己的老伴后跪下來與她抱
頭痛哭,場面感人而“煽情”,之所以產生這樣感人的場面就是因為這個情節符合生活邏輯,加卜演員準確的演繹,才使得電視劇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劇中展現的同志情、戰友誼也感人至深。劇中有表現“文革”時期,基地領導與 “工作組”進行斗爭的一場戲。之前工程師安寧因為一篇文章被上級機關的造反派打成了“反革命”,在工作組來之前,基地領導商量如何應付工作組同時又能保護基地的穩定。這時政治部主任屈中原提出將這件事交給政治部負責處理,后勤部長馬太行以為屈中原想投靠造反派,對他冷嘲熱諷,屈中原卻忍辱負重慢’漫解釋說,其他領導對于基地的重要性超過了自己,所以自己去應付上級機關來的工作組,如果有了麻煩自己一個人承擔。在危難時候表現出了他的高風亮節。等到工作組到了,他非常智慧地與工作組周旋,句句不離毛主席語錄,既保護了自己又使工作組抓不到任何把柄,連對他有誤解的后勤部長馬太行也真心地佩服他。這場戲表現出了基地領導之間的純潔而高尚的友情。
在表現基層干部之間的友情方面也設計了許多非常有趣的場面,如常天佑為王永和隱瞞了埋窩窩頭的事,被常天佐罰三天不準吃飯。這個情節比較典型地表現了常天佑的性格,重信義講交情,為朋友“兩肋插刀”。對于剛到部隊的大學生來說,稚氣未改,具有這樣的性格是合乎常情的。姚梅知道馬琳的處境后,一直關心
幫助她,先將她的女兒送到家鄉讀書,后來經過多方勸說使她最終同意離開草原回到家鄉。而馬琳盡管處境艱難,依然身殘志堅傾心于自己的教育事業,在蒙古包為牧民的子女開辦學校。這些情節和場面使《天嘯》這部反映二炮生活的軍旅電視劇增添了濃厚的藝術光彩和社會生活的豐富層面,深刻表現了人間的大愛、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使觀眾的心靈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華。
電視劇的藝術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出新”是電視劇吸引觀眾的藝術魅力。二炮是我們國家新興的兵種,有關這支部隊的來龍去脈對廣大群眾來說是陌生的,因而對其懷有好奇、渴求知情、希望探秘等心理因素從這方面來說,凡是反映二炮的電視劇,都有廠一泛的收視基礎和得天獨厚的題材優勢。發揚優勢、開拓創新是二炮電視人的鮮明特點,《天嘯》反映了他們對優良傳統的傳承。這部電視劇值得稱道的創新性,就是對構成電視劇故事的諸多素材的選擇與處理恰到好處。用飲馬河基地這個師級單位,反映二炮整個兵種的發展和變遷是有很大難度的。還要強調一句,《天嘯》畢竟不是軍事教學片,而是給廣大電視觀眾看的電視劇作品,如何在軍史教育和藝術審美之間尋找平衡點.決定了這部作品的質景優劣。因此,選
擇戲劇的“事件”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