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沙發(fā)上隨手翻閱字典看到一個成語——“一無是處下就拴住了我的視線。此詞原指沒有一點對的、有益之處,后用來比喻毫無用處的人。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無論什么東西或什么樣的人,只要用得其所都可以一展所長!
“啪!”跳閘了,拿著換下的保險絲想著:它那么軟,指甲都掐得斷;溶點那么低,劃根火柴就能燒化它,那么它“一無是處”了嗎?發(fā)明保險絲的人卻憑借它的短處,在電路中擔任著重要的“警衛(wèi)”工作,一遇危險,立即熔斷,以此來保護我們的人身財產安全。發(fā)明者可謂獨具慧眼!
細細想來,生活中一些人們認為有各式各樣的短處而“一無是處“。
處”的東西,卻有人用其短成其長:軟木不堪做棟梁,但卻可用來做別的木材代替不了的木塞;惰性氣體似乎毫無用處,卻可用來充霓虹燈讓街道絢爛繽紛;_峋怪異的太湖石,沒人拿它砌墻刻碑,卻能壘成形態(tài)各異的假山;奇丑無比的樹樁作柴火都難以劈開,卻有人想到用它制成精美絕倫的根雕;甚至老鼠的“賊性”都可以利用起來在海關檢查上發(fā)揮作用,成為“鼠警”。
可見我們平時說某物“一無是處”是不全面的。事物的長短是相對的,一物之短換個角度也就是一物之長。具有敏銳眼光和睿智頭腦的人,在用物時,不僅能避其之短,而且還善于“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化腐朽為神奇。因而,我們在一般的情況下不能簡單地說某一事物一無是處。有時說“一無是處”,事實上只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是處”罷了。
由此,我們也應該想到人也不能簡單地就說“一無是處”。人的某些缺點換個場所也許就變成了優(yōu)點。看人、用人既要看到他的長處,又要審視他的短處,有時甚至還可以來個“短點優(yōu)選法”呢!膽小的人不利于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但當出納會計貪污的可能性就很小;聽力差的人是非少,搞檔案管理則很恰當;吹毛求疵的人當領導人們不歡迎他,但他可以成為一個稱職的產品質量監(jiān)督員;機械型的人管理圖書、看護綠化可能很出色;夸夸其談的人,你最好叫他去當產品推銷員。
認識了這一點,我們就斷不會認為什么事物或什么人一無是處,更不必羨人之長而悲己之短,應該在生活的大舞臺上去充任生旦凈末丑,吹拉彈唱中最適合自己特點的角色。
王婧媛同學點評:
詩仙李白曾曰天生我才必有用。”此文便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的,世界上沒有“一無是處”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甚至某些短處換一個角度看,都可以成為別人無法替代的長處。本文巧妙地運用了辯證法,引用人們所熟知的生活細節(jié),使讀者很容易地就產生共鳴,感同身受,并不由自主地贊同作者的思考。
作者:高詩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