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好累!”這正是我,一名高中生的心聲。于是,我打開收音機,聽到康康那親切的聲音,“今天,我給你們講一個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的故事。”
聽了后,才知道原來愛因斯坦小時候也不喜歡讀書。但有一天,他的爸爸對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天我與一位同事一起去碟場工作。工作完后,兩人看了看對方。我看到同事的臉被弄臟了,便以為自己也同他一樣。而他看到我的臉與原先一樣干凈,也以為自己同他一樣。然后,我們到了小河邊。我反復地將自己的臉清洗干凈,而他則簡單地洗了下手。回到村莊后,看到他,同事們都笑了起來。”聽了這個故事以后,愛因斯坦便開始認真讀書了。
故事結束了,一開始我摸不著頭緒,根本不知道它所想要告訴我們是什么道理。正在我思索中,康康的聲音又出現了。她正在向我“解釋”這則故事原來它想告訴我們:讀書不要看他人,要看自己,與自己比對呀,若不是同事看了他爸爸的臉,他就不會不洗臉,也不會被嘲笑了。學習上,也會有這種事。比如,有一些學習中等的學生,其中有一些先看到的是比你成績差的同學,看到他們你會有成就感,同時你會認為自己成績還行,不再努力刻苦地學習了。因此這部分人的成績會不斷下降。這就是“井底之蛙”的表現。而又有一部分人,卻不是如此,他們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他們以自己作為標準。他們沒有很高的要求,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之后,每次的成績能比前一次的成績高一點。因為一次一次地高一點,導致他們的成績不斷上升,也從中等生跳到了優秀生。因此,我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努力學習,將眼光放遠些,不斷戰勝自己。
這時,錄音機中傳出了優美的旋律《我的未來不是夢》。對呀,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自己作為標準,都能戰勝自己,那我們的未來就不會是夢啦!
金妍妍老師的點評:
本文選材并不新穎,可是卻如叮咚流淌的小溪般記錄了一次自己成長之路上的一次偶遇,“讀書不要看他人,要看自己,與自己比”。整篇文章輕松活潑的語言可以帶給人無比的暢快,令每個人都感受得到是那么地貼近我們的生活。
作者: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