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已是六點多鐘了。在走廊上看到西邊就要下山的太陽,火紅火紅的象個火球。太陽周圍的云也是紅色的,但紅得不深,是淡紅的。我想,今天的晚霞一每很美,打算吃完飯后觀察一下。
晚飯后已是七點鐘過了,天還是同飯前一樣白。我到陽臺乘涼,想順便欣賞一下晚霞。我從陽臺上往漓江對岸的普陀山望去,只見兩峰間空隙處碧藍的夭邊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今晚的月亮多美啊!我放棄了觀察晚霞的念頭,仔細地觀察起月亮來。起初,月亮緩緩游動,象一個金色的圓盤飄.浮在平靜的海面上似的。不久,月亮突然不見了。真沒想到、在這碧藍的天空竟有突然冒出的云把月亮遮得形影不露。唉,真可惜!沒有看到月亮是怎樣躲進云里去的。不一會兒,月亮漸漸從云里露出來了。它跟剛才一樣,還是金黃色的,只是升髙了一點。它那金色的光芒,倒映在漓江里,象是碎金片灑落在河面上似的。這時,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了,掛著月亮的藍天,漂浮著幾片白云。月亮漸漸升高,并且緩緩移動,終于隱藏到屋后去了。這時,我以為再也看不到它了,不料,待我做完作業回到陽臺上時,它又默默地出來了。不過,這時的月亮已經不象金盤而象是銀盤了。它發出柔和的白光,比原先更亮了。我發呆地看著,看著,仿佛月亮里真有棵“玉樹”,“嫦娥”正提著燈籠,寞寂地靠在樹旁,在羨慕地觀看人間的夜景。我望著月亮,覺得它從來沒有過這樣美,難怪古人經常詠贊它,傳說唐代偉大詩人李白.
喜歡月亮,一次,竟跳到河里撈月呢!
這篇文章按觀察的時間順序,很有條理地記述了月亮在不同時間里顏色的變化,用“金盤”、“銀盤”、“碎金片”等比喻來形容月亮和月光的美,給人以美好的感受。文末以“玉樹”、“嫦娥”的神話和唐代詩人河里撈月的傳說作結,不但表達了習作者對月亮的喜愛之情,而且使文章增加了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