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零”,上課鈴響了,同學們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這時候,老師微笑著走了進來,溫和地對我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上堂有趣的自然課好嗎?”“耶!”同學們高興極了,教室里頓時活躍起來。
開始上課了,同學們都安靜下來。老師什么也沒有說明,把一位女同學叫到講臺上去,她要做什么呢?我們都很納悶。老師遞給那位女同學一根玻璃棒,讓她使在頭發上摩擦,然后把玻璃棒伸向一堆小紙片。剎那間,奇跡出現了!一些小紙片立刻飛到了玻璃棒上。老師說話了:“同學們,猜一猜,是什么讓小紙片粘到玻璃棒上了?”“電,電!”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對,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老師又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根玻璃棒。教室里熱鬧非凡,有的“摩擦起電”,快樂地擦著頭發;有的小心翼翼地用棒吸著桌上的小紙片;有的簇擁在一起,觀看玻璃棒下小紙人的表演。
“丁零零”,清脆的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極不情愿地收起課本。多么有趣、難忘的自然課啊!但愿以后的自然課也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啊!
“為什么石灰巖遇鹽酸會冒泡兒?”看了老師的演示實驗后,這個疑問一下子闖進了我的腦海。
放學后,我興沖沖地回到家,拿出老師發給我的實驗材料,取出里面的各種巖石標本,準備親自做一下實驗。但是,一開始做,我就遇到了困難:沒有鹽酸。這可怎么辦呢?不管它,先看看材料再說。我把實驗材料全倒了出來。忽然,我發現了說明書。一看,啊!有了,可用米醋代替鹽酸。“用米醋代替鹽酸,能行嗎?”我自言自語,“米醋是可以吃的,而鹽酸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物質,是不能吃的,它們相差十萬八千里呢!唉,還是試一下再說吧。”
我把一堆巖石放在桌上,墊上紙,接著從廚房里拿來了一瓶米醋,把筷子浸入醋瓶中,然后取出筷子,先在花崗巖上點上一滴,沒什么變化。把醋點在礫巖上,也沒反應。第三塊是石灰巖,我小心翼翼地給它點了一滴醋。霎時,那巖石上冒出了幾個乳白色的小泡泡。我又點了幾滴,小泡泡越來越多……啊,石灰巖真的會冒泡兒!米醋真能代替鹽酸!但是究竟是為什么?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來,于是我請教了媽媽。
媽媽聽了笑瞇瞇地說:“這,你就要學一點化學知識了。鹽酸是一種酸,而米醋的主要成分——醋酸也是一種酸,只不過它們酸性的強弱不一樣。”“那么它們為什么能使石灰巖起泡兒呢?”我迫不及待地又問了一句。媽媽接著說:“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碰到鹽酸能生成另一種酸叫碳酸。這種叫碳酸的物質,化學性質十分活躍,一點兒也耐不住性子,很快就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在水中就會起泡兒。”
“哦,原來如此!”我高興地說,“這次實驗收獲真不小呀!”
小作者原本不喜歡上自然課,可有一節自然課卻給他帶來了快樂,這是為什么呢?讀了這個開頭,你一定很想知道這是一節什么樣的自然課。原來這節課做了一個實驗,老師先讓一個女同學參與,接著又讓大家都參與其中,動手試一試,同學們非常熱情,有的快樂地擦著頭發,有的用棒吸著桌上的小紙片,有的簇擁在一起觀看紙人的表演,這是多么快樂啊!同學們喜歡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既學到了科學知識,又愉悅了身心,難怪小作者喜歡上了自然課。
我原來不喜歡上自然課,可有一節自然課卻給我帶來了快樂。
小作者是一位愛動腦筋、有強烈求知欲的好學生,看了老師的演示實驗后,他心存疑問,于是自己就親自做一做。
習作具體描述了自己做實驗的過程,先寫準備實驗材料,在實驗中遇到了困難,便如何想辦法解決,實驗成功了,一直到向媽媽請教。一步一步寫得清楚明白,讓我們不僅了解了實驗的全過程,也看到了他那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