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附小“花枝俏--古韻新聲”演唱會上,每一個上臺的小演員都表現得十分出色。但有誰知道他們幕后付出的汗水呢?
當我們四年級排練集體節目《詠梅》時,我和京劇隊的雨禾、舞蹈隊的伏蟲留在了班里,等同學們練習回來,紛紛對我們說:“你們好幸福!不用在外面受凍……”面對這些可愛的同學,我只有苦笑。每個周日的上午,是我們京劇隊固定的排練時間。哎,別看我是主角,在臺上大顯身手,出盡風頭;在臺下可沒有那么風光,要犧牲許多自己玩兒的時間進行練習,何況我是《岳家小將》中岳云的扮演者。對我來說,反串的難度無法形容。練習時,我自以為所有動作都做得很好,誰知老師卻說我做得很差,一點兒也不像岳云。是啊,那懷著血海深仇、要保國安邦的大宋男兒的心情我哪兒能理解?動作自然做得不到位。“祖母,您看我們練得好不好?”就這一句臺詞,我不知練了多少遍。每次,教京劇的焦老師總是不等“祖母”接臺詞就打斷我們:“不好!”搞得戲中的“小兵們”哄堂大笑,讓我顏面丟盡。有時我甚至覺得焦老師和我做的沒什么兩樣,可就是找不到老師做的那種感覺。這只是耍槍的那一段,真正的考驗是在練錘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一是位置走不準,北大大講堂的舞臺很大,而身高不足1.40米的我站在偌大的舞臺上顯得十分渺小,經常沒法在音樂卡拍時站準位置,只能半途而廢;其次便是發揮不穩定、時好時壞,岳云的那對大錘拎在手中并不覺得太沉,但練起來就不那么輕松了。所以經常會出現這段練好了,下一段就不盡如人意了,很難做到十全十美。難度最大的是舞錘花,扔錘、接錘、卡錘,這一連串的動作,容不得有一點閃失,要是演出時大錘掉在地上,那可就前功盡棄了。這些問題可是我的“常客”。每練一次,老師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我一遍。常常是練功的“小兵們”都已經走了,我的“常客”還賴著不走,于是我只好反復練習將它們趕走。
終于盼到演出這天了。我早早地化好了妝,穿上了帥氣的戲服等待演出。真是不可思議,已經有很多次演出經驗的我竟然激動起來。也難怪,之前我演的大多是配角,而這次不一樣了,要演主角了,可不能有一點兒失誤。我的兩位京劇老師焦老師和王老師十分嚴厲,如果在臺上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問題,下臺后肯定要把我說一通,而且以后在京劇團的日子可就不好過嘍!這些想法多少給我帶來了一點心理壓力。這時,我甚至希望時間停留一下……“大中華,自古來,英豪輩出……”主持人的報幕聲已響起:“下面請欣賞新編兒童京劇《岳家小將》。”容不得我多想,我立刻別著“槍”,拉好山霸,站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著音樂的響起。時間過得既快又慢,在我看來,表演“大操”的幾分鐘,卻好像過了幾十分鐘。輪到我說臺詞:“祖母,您看我們練得好不好?”這回是verygood!(不知道焦老師和王老師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小兵們”自然不敢笑,緊接著“拿錘來”又從我嘴里蹦出。說實話,我真不想說出來,那又能怎么樣,音樂又不聽我的了。“叭”的一聲,原來是前弓后箭突然變成“丁”字步。以往,焦老師給我提的什么要站準位置啊,要入戲啊……一大堆要求我點頭說“記住了”,可一天后又忘了。但此時,老師說的那些要求瞬間就從我的“大腦記憶盤”的文件夾里按順序走出來:位置都走到家了,整個場都被我跑滿了,我拼出全勁做到堅持不懈。慢慢地、慢慢地,我耍得越來越順,舞得越來越好。這些文件夾里的內容似乎成為我身體里的一部分,不用思考,不用密碼,它們隨時可以出來為我服務。臺上的我不見了,變成了神采飛揚的“岳云”?炜,髙難度錘花閃亮登場:右手扔起的錘經過180°旋轉被左手的錘夾住了。Yeah!我怎么也無法抑制住心頭的喜悅,直到“祖母”開始唱時才慢慢蘇醒過來。后面還有一段“打戲”需要踢腿下叉。下叉我沒有問題,但加上踢腿,我容易“坐”成“斜叉”。正想著,音樂想起,我帶著四個“小兵”打了起來,擋、打、踹、翻身、下叉。Yeah!成功了!
很難想象,我還可以成為一個京劇小演員。謝謝京劇團的老師們對我們的培養,更要感謝學校民族藝術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圍對我們的熏陶。我們是花,老師是莖,老師給我們帶來廣生命。我們還需要蜜蜂,需要它們把我們的花香變得更美之后獻給大家。
本文作者:段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