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扶貧開發方式,實施符“產業對癥扶貧模式”
雪山鎮永順村地處鎮西南部,距政府駐地8公里,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200米。全村國土面積6.9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583畝,水田面積435畝,林地面積6161畝,茶園面積430畝,泡核桃種植面積4036畝,其中核桃掛果面積2400畝。全村轄區6個村民小組2個自然村236戶農戶9%人,其中94戶貧困戶373人。2015年脫貧29戶123人;2016年脫貧17戶72人,未脫貧48戶178人。
近年來,雪山鎮永順村“兩委”及扶貧掛鉤單位根據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扶貧開發面臨的新情況,在國家扶貧開發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創新扶貧開發方式,探索實施符合貧困地區實際的“產業對癥扶貧模式”,即根據當地不同的資源稟賦,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根據不同地勢的土質地貌,實行不同的產業扶貧,扶貧項目和資金向真正需要扶持的貧困戶重點傾斜。這種扶貧模式的特點在于突出以人為本的扶貧理念,重視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使不同環境、不同特點的貧困戶合理地享受到政府和社會給予的扶貧資源,從而使脫貧致富步伐更堅實、更協調。
(1)搞好民生兜底脫貧工作,該村涉及的4戶兜底戶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住房有了保障,以后的生活更有期望。
。2)搞好醫療保健脫貧工作,大病救助全覆蓋,慢性疾病醫療有保障,心理障礙有介入,精神疾病有救治,突發疾病能治療等措施。醫療保障的落實,讓村民能夠享受小病及時醫,大病不斷醫,生病不怕醫。
(3)搞好教育救助脫貧工作,村“兩委”設立教育獎勵基金,對考上高中、大學的貧困家庭給予一定的救助,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貧困戶子女求學之路的燃眉之急。
(4)搞好殘疾戶扶貧工作,對喪失部分勞動能力或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對部分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術培訓,如理發、擦皮鞋等,營造自立、自強的村風、村貌。
(5)因地制宜,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打造特色經濟板塊。大力扶持推進烤煙、堅果、核桃、茶葉等經濟作物,增加貧困戶收入。
。6)真正落實精準扶貧政策,誰貧困就扶貧誰,真正把國家政策落到實處。
扶貧不等待,扶貧不間斷,扶貧不單一,這是永順村“兩委”和扶貧掛鉤單位在扶貧工作實踐中不斷改進的方式,也是全體村民致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