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凡是老海口人都會經常往來于博愛路,都知曉那是一條古老的商業街,但真正認識和了解它的人卻不多。它作為商業街能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經營狀況到底怎么樣呢?我們為此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想深人地了解它的經營狀況,讓博愛路悠久的歷史更加被人們所認識,讓它能更好地發展下去,更加有利于海口的經濟發展,更加便利于市民。
二、研究的目的
深人了解博愛路的經營狀況,分析其優勢劣勢,并提出建議。
三、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1.研究方法:(1)網上收集資料;(2)實地走訪;(3)數據分析;(4)研究整合。
2.研究步驟:(1)準備階段(制訂計劃,上網查找相關資料);(2)資料收集階段(對博愛路實地走訪,深入調查,采取問卷、采訪等方式);(3)資料整合階段(對所得材料、數據進行分析、討論,提出各自觀點、建議,形成報告)。
四、研究的過程
1.博愛路歷史背景
博愛路為紀念孫中山倡導的“博愛”精神而得名。博愛路位于海口市東北部。古名城內街,又名南北所街。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海口所筑城,這里是南門至北門的城內交通要道,稱城內大街。1924年,海口拆墻擴城,推行孫中山提出的在海南建省計劃,擬將海口擴建為省會城市。為紀念孫中山倡導的“博愛”精神,1924年后,將城內大街改名為博愛路。并以連接東、西門的新民路為界,從新民路至長堤路為博愛北路,從新民路至海秀東路三角池為博愛南路。1966年,曾經改名為東方紅路,1981年恢復為博愛路。
見證著海口市商業發展的博愛路,是一條歷經了三百多年滄桑的歷史老街,這條街上的每一幢房子都保持著原有的南洋風格,至今至少歷經了百年風雨。博愛路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就開始有了商品買賣。解放后,逐漸成為海口的商品聚散地。作為海口的老城區之一,博愛路曾一度是海口商品經濟最繁榮的地方之一。再加上博愛路具有濃郁南洋風格的建筑特色,使它一度成為了海口甚至海南的驕傲。遠離了曾經的榮耀和華美,如今的博愛路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小商品街道。
2.實地走訪
走在博愛路上,除了古老的騎樓,街上那熙熙攘攘的商店也都泛著節日的火紅。在這繁華的商業街,居住于附近的居民,大多以經營商店來維持生計。所經營的商店大多用于批發商品,部分為零售。在這里的每個人都忙忙碌碌,以至于當我們想和他們交談時,他們只是頭也不回地對我們搖搖手。在第一次的采訪任務中我們碰了很多壁,一天下來都沒有人愿意接受我們的采訪,毫無收獲。這使得我們每個成員灰心喪氣,因為采訪這個任務并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簡單和有趣。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和檢討之后,我們換了一種方式,將問卷與采訪同步進行,并再一次鼓起勇氣去嘗試。在第一次嘗試中雖然只收回十張被填的問卷,但對于我們而言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收獲,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并給了我們繼續下去的動力!據調查顯示:許多商家表示近期的經濟狀況(如上圖所示)還是處于平穩狀態的,并沒有太大的起伏,但是潛在的負面因素較普遍。對此我們對博愛路附近的消費者進行了采訪。
五、問題的分析
1.64%的消費者都認為博愛路商品品種多而選擇在此購物,為此我們提出疑問:為什么消費者不去品種更多更全的大型超市采購?例如大潤發、家樂福、萬福隆等大型超市。我們以家樂福超市為例子,進行了兩者部分售貨價格的比較,現列表如下:
博愛路的大部分商店為本土批發性的私營商店,是條老商業街,但12%的商家認為衛生環境差,32%的商家認為安全管理松懈(附件問卷中提到)。而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大多由省外進入,規模較大,設備較齊全,環境較好,都設有專門的防盜設施。據本小組人員走訪所得:在家樂福超市所售的牙膏品種有18種,在博愛南路生活用品的商店所售的只有10種,但博愛路所經營的項目,如陶瓷用品、觀賞魚、冥紙、家庭寵物、仿真花等在家樂福超市是找不到的。如冥紙,相對于21世紀的科學社會來說雖然是一種迷信,但在本土思想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在每年7月的“鬼節”,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一些當地的節日如廟會中,仍大量使用,非常暢銷。調查顯示86%的市民認為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比博愛路個別商店的服務態度好(附件問卷中提到)。據了解,家樂福等超市的工作人員都經過了專業的業務培訓,并有著科學的管理模式。
2.據所得的數據來看:在商家看來,認為交通狀況差的占56%(見附件)。在某一個周日,本小組人員在博愛南路口(時間:9:57—10:57;14:30—15:30)統計車流量,平均每小時就有1160輛車通過博愛路,包括摩托車、中小型公交車、小轎車、中小型貨車等。每天塞車的時間大多為中午12點至1點,下午5點至6點,這兩個時間段塞車最為嚴重,大多為商店的進貨車輛,超載的公交車等。而博愛路的路面寬度只有約15米,還“特別”在兩旁分別劃出約1.3米寬的摩托車和汽車停車道。可供通行的路面所剩無幾。通過對市交通局的采訪,我們了解到..在博愛路平均每天上報發生的交通事故有5起,原因大多是兩車頭尾相撞而引發爭執。除此以外,我們還了解到為了緩沖博愛路交通問題,附近的和平路、長堤路都在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和擴路,以及部分危房、不合理建筑都在拆遷、搬遷。
六、調查總結存在的問題及提出的建議
基于對博愛路的經營狀況的調查,使我們對博愛路的認識加深了,并且了解了它存在的價值和原因,但為了它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我們發現有如下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建議:
1.博愛路的治安狀況比較差,政府可加大治安管理力度,例如在博愛路段成立專門的“反扒小組”。加強治安巡邏,以保證這一路段市民們的財產安全。
2.根據這一路段交通混亂、路面狹窄等問題,政府采取的擴充道路等政策,我們建議是否可將博愛路改建為步行街,以改善交通問題,也可以更好地保護古老的騎樓和街道等文化遺產。
3.市環衛部門和街道居委會應加強衛生環境的整治力度,每天加強清潔人員清掃路面的次數和質量,保證道路衛生的整潔,還有清理無照經營和路邊小販。
4.針對博愛路的商家,應大力宣傳優良的服務精神,提高服務質量,以更好的服務態度來迎接每一個客人,展示海口人民的熱情,樹立形象,向全國宣傳海口。
七、體會
這次的活動達到了預定的目的。經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提高了我們的自主能力,綜合實踐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也深刻體會到如今社會賺錢的不易,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受教育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生存生活下去,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為國家出力。附錄一、以下是對商家的問卷調查
1.市民一
(1)您覺得博愛路的不足之處是()
A.衛生環境差B.安全管理松懈C.交通狀況差
(2)您覺得以下哪個消費場所的服務態度較好()A.家樂福等大型超市B.博愛路C.其他
(3)對于政府實施的道路施工等政策,你所持態度是()A.有利于大家,支持
B.導致一段時間內經營不便,麻煩
C.覺得政策毫無利益可言,反對
(4)你常使用哪種交通工具來博愛路?()
A.汽車B.摩托車C.走路D.騎單車
2.相關單位
(1)博愛路平均每天上報的交通事故有多少起?
(2)博愛路平均每天上報的盜竊事件有多少起?
(3)對于博愛路的交通狀況,政府采取了什么解決措施?
二、采訪記錄(簡記)如下:
1.采訪:
采訪時間:2007年8月14日
采訪地點:博愛路一家賣生活用品的商店
采訪對象:店主
采訪形式:問卷、交談
主持人:邱秀娟、吳歡
采訪過程:
問:你覺得博愛路為什么這么火?
.答:東西多而齊啊,還可以談價錢,雙方都滿意,特別是一些老顧客,來這都成為一種習慣了。博愛路是一個小型的批發市場,來這的人大多都是成批地買賣,只要有顧客需求就有它存在的意義。
2.采訪二:
采訪時間:2007年8月16日采訪地點:博愛路一家商店門口米訪對象:一‘位女士采訪形式:問卷、交談主持人:邱秀娟、吳歡采訪過程:
一位媽媽在采訪過程中說道,她經常來博愛路逛街購物,一周次數很多,對這里很熟悉。當我們談到她為什么選擇在博愛路購買商品時,她微笑著說:“這兒東西挺多的,價格也算便宜,而且都是這帶的老客戶了,習慣在這里買東西,方便。”
3.采訪二:
采訪時間:2007年8月20日
米訪地點:博愛路路口采訪對象:一位中年叔叔采訪形式:問卷、交談主持人:馮丹霞、邱秀娟采訪過程:
那位中年叔叔把車停靠在一家寵物店旁跟我們攀談起來,談話中我們得知,他是陪著妻兒來買觀賞魚的。我們問道..“您覺得這周邊的環境如何?”他皺了皺眉頭:“在這的大都是老房子,能好到哪去啊。這路也臟、亂,交通也差,每次開個車進來也總得擠個半天。”說到這,那位叔叔無奈地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