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報告
× ×市人民政府市長×××
各位代表:
現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領導下,2006年我市各級政府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
要思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抓住發展機遇,致力于提升五大競爭力,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 223.06億元,增長10.6%,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所有縣(市)繼續位列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發展十佳。A市、B市、C縣、D市入選全國“最發達100縣(市)”,上述四縣(市)及縣入選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我市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制造業務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稱號,機構編制、公安、僑務、財政、防震等方面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經濟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略)
科技文教競爭力進一步提高。(略)
現代城市競爭力進一步展現。(略)
民生保障競爭力進一步凸顯。(略)
行政管理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略)
一年來的工作,使我們深切體會到,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富民強市的第一要務,按照發展戰略既定的目標格局推進各項工作: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切實把握加入世貿組織、構筑“三條戰略信道’’和建設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等發展機遇,最大限度地參與國內外競爭與分工合作:必須堅持效益優先,在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運行質量:必須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各項事業互動共榮,協調發展;必須堅持把全市人民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發揮海內外××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同心同德、大干事業的合力與氛圍,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跨越。 ,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運行中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工業化水平不高:工業園區覿摸偏小,大項目不多;企業經營環境還不寬松,融資較困難:農民收入增長難度較大,部分群眾生產生活困難;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城鎮化步伐不快;教育滯后于經濟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偏低;人才結構及培養、使用、引進機制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部分公務員安于現狀,責任心不強,辦事效率不高等。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全市人民勇于拼搏、努力工作的結晶。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全市各個領域、各條戰線辛勤勞動、做出貢獻的干部群眾,省部屬駐×單位干部職工和駐×部隊、武警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現代化建設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感謝!
二、2007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與總體要求 、
今年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局之年。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在勝利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基礎上,我國今年繼續堅持擴大內需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自主性增長特征明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發展勢頭迅猛,中西部省份正在崛起,省內兄弟城市發展力度不斷加大,競爭形勢嚴峻。面對國內外形勢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市作為有條件發展得更快更好些的地區,必須審時度勢,居安思危,充分發揮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體制比較健全、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等優勢,準確把握新世紀初發展的目標、定位和思路,從更高層面上推動經濟、文化、城市三大范疇工作和物質、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建設,在我省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和構筑“三條戰略信道”中發展更加積極的作用,開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更為廣闊的舞臺和空間。
2007年我市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根據省委七屆四次全會和市委九屆四次、五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圍繞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進而率先基本實現代化的奮斗目標,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按照“客觀、實在、積極、穩妥”的要求,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好勢頭和開放大環境,扎實推進經濟、文化、城市、民生、政府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好局、起好步。根據上述指導思想,2007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l3.5%,爭取更快更好些。其他各項指標也相應作了安排。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做到“四個突破":
一要突破思想障礙,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略)
二要突破體制障礙,充分挖掘××發展的巨大潛能。(略)
三要突破結構障礙,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略)
四要突破機制障礙,切實解決機關效能的突出問題。(略)
三、2007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1.扎實推進經濟建設,夯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 要堅持提速與提質并重,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推進區域經濟、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實現社會物質財富量的積累和社會生產力質的提升。
著力擴大內需。(略)
促進產業升級。(略)
提高外向水平。(略)
發展區域經濟。(略)
推動資金融通。(略)
2.扎實推進文化建設,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精神動力
要致力于丈化的弘揚與創新,加快“海峽西岸文化走廊”建設,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
創建科教強市。(略)
創建文化強市。(略)
創建文明城市。(略)
3.扎實推進城市建設,強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帶動功能
要致力于建設海峽西岸繁榮中部樞紐城市和組團式的現代化工貿旅游港口樞紐城市,加速城市化進程,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擴大城市規模,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富有僑鄉個性魅力的大城市形象。精心打造大城市框架。
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城鎮形象。(略)
精心打造良性運行的生態強市。(略)
4.扎實推進民主建設,實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
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扶持困難群體;營造艱苦創業、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確保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殷實康泰、精神生活充實富足。
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略)
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略)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略)
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略)
5.扎實推進政府建設,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服務水平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政府必須切實轉變職能,加強自身建設,建立行為規范、運轉仂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建設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建設學習型政府。(略)
建設服務型政府。(略)
建設效能型政府。(略)
建設法制型政府。(略)
建設廉潔型政府。(略)
各位代表!黨的十六大指明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艱苦創業,共同創造× ×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