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旅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案例 王雪劉翔宇張釗
為了更好地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在共和國六十周年華誕到來之際,物理學院團委組織師生進行一次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目的的參觀學習活動。活動地點為大連旅順的萬忠墓紀念館和日俄監獄展覽館。
活動計劃
活動單位:物理學院團委
活動地點:大連旅順愛國主義教育景點活動形式:參觀考察學習
活動時間:2009年8月25日一8月27日
活動人員:駱興山、趙海豐及部分教師和學生
活動安排:對旅順萬忠墓,日俄監獄展覽館參觀考察,并在此期間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案例介紹
1.萬忠墓紀念館之行
萬忠墓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九三路北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園是為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被日軍無辜殘殺三晝夜而遇難的同胞們建立的。屬于清代墓地建筑。該館基本陳列內容包括“甲午戰爭前的旅順口”“甲午戰爭與旅順口的陷落”“震驚中外的旅順慘案”“旅順萬忠墓”4部分。
1894年11月21日,日本第二軍侵人旅順口市區,對居民進行四天三夜的大屠殺,慘遭殺害者近兩萬人。1895年2月,當地居民將死難同胞尸體分三處集中火化,骨灰葬于白玉山東麓。日軍為掩世人耳目,曾經在墓前立一木牌,七寫“清軍將士陣亡之墓”。18%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隸候補道員顧元勛接收旅順,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戰爭遇難同胞墓,當時適值旅順同胞遇難兩周年之際,故在萬忠墓前建享殿三間,殿堂匾額包以鐵板皮,書“萬忠墓”三字。1905年,俄軍被日軍打敗,日軍再次侵占旅順口,見碑文上有 ,’日本敗盟”等字樣,就將萬忠墓石碑盜走,先是棄于旅順醫院,后又砌人大墻里。1922年,旅順華商會會長陶旭亭等人發起重修萬忠墓的募捐活動,在墓前另豎一碑,上書“萬忠墓碑”。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日本殖民當局再次企圖毀墳滅跡,欲把萬忠墓遷出市內。商會會長播修海仗義執言,與日本殖民當局據理力爭,迫使日本殖民當局只好作罷。1945年日本投降后,旅順市政府募捐240萬元蘇幣,關東公署又撥款300萬元,重修萬忠墓并立石碑。這次重修,三楹享殿更換了新瓦,還在正門上方懸掛橫額,上書“永矢不忘”。1994年4月5日,在萬忠墓陵園舉行了甲午戰爭旅順殉難同胞遺骨重新安葬儀式,殉難同胞骨灰被裝進三口大型木棺人鹼,并在墓前立一座百年紀念碑,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祭祀廣場,一座2000平方米的萬忠墓紀念館,李鵬總理親書館名。
2.日俄監獄展覽館之行
旅順日俄監獄舊址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向陽街139號。
這座監獄是在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1902年―始建旅順監獄―建辦公樓和85間青磚牢房。1904-1905年―戰時的野戰醫院和騎兵營。日本統治時期:1907年11月―關東都督府監獄本屬―屬駐滿特命全權大使管理。開始使用監獄,并逐步擴建牢房、病房、驗身室、暗牢、工場等。1920 年―關東廳監獄―監外擴占用地,開窯場,菜地,林場,建看守訓練所等。1934年―關東刑務所-1939年起,除治安法之外,又制定了“思想狠稚法”“勝戰”等法規,強化法西斯獄政。1945年8月15日―旅順監獄解體。新中國成立后,1971年7月,監獄舊址經過修復后,作為陳列館向社會開放。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旅順監獄舊址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監獄內部構造簡介。監獄圍墻內,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有各種牢房 275間,可同時關押2000多人。還有檢身室、刑訊室、絞刑室和25座工場。監獄圍墻外,有強迫被關押者服苦役的窯場、林場、果園、菜地等。總占地面積22.6萬平方米。許多中國和朝鮮、日本、俄羅斯、埃及等國家的人曾被囚禁和屠殺于此。內部包括探監室、儲藏室、普通牢房、重犯牢房、醫務室、審訊室、懺悔室和萬惡的絞刑室。每層牢房都是并列兩排,在走廊地面中間安裝鐵算子,除供看守監視外,還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氣流通。三面牢房的連接處設有看守臺,看守可同時監視左中右三面牢房。
三、活動心得及取得的成效
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時代賦予大學教育的歷史使命。抓住教育契機,弘揚民族精神,更新教育內容,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遼寧大學物理學院團委組織師生們參觀了旅順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參觀和講解員的講解,師生們更加了解了日俄監獄所負載著的沉重的歷史,了解它所背負著的中國人民的恥辱和血淚。在日本帝國主義踐踏、蹂踴我河山的歲月里,抗日志士和愛國同胞英勇無畏的站了出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關押在旅順監獄的難友們以各種方式同敵人展開不屈的斗爭。這些鐵打的歷史、慘痛的教訓、可歌可泣的事跡深深地震撼著遼寧大學的師生們。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弘揚愛國主義,立志為國進取。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如熱愛祖國河山,熱愛民族歷史,關心祖國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我國已步人新的歷史時期,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人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更加強大,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今年,是我們共和國的60歲生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師生們表示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為祖國加油,為祖國吶喊,為祖國的繁榮與昌盛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