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很有趣的朋友——“朝三暮四郎”,但他并非一事無成。
在港臺流行音樂沖擊校園的時候,他加入了追星族的行列,并喜歡上了吉他。他不僅買了許多關于吉他的書,如《吉他基本演奏技巧》等,還從一個哥們兒那里借來了一把吉他。整整一個假期,他都是和吉他一起度過的。假期過后,他不僅能自彈自唱許多流行歌曲,還能將一些古典名曲彈奏如流。
就在他的家長見他如此喜歡吉他而為他買了一把后,這位“發燒友”對吉他的熱情卻逐漸降溫了。原來,此時正值中、日、韓圍棋賽戰到如火如荼之際,他已經沉浸在“黑白世界”之中了,真可謂如癡如醉。他不承認自己是趕潮流,說彈吉他只是為了娛樂,并不十分癡迷,而下圍棋卻可以“拓展思維能力”。他也確實為此花費了很大工夫,借棋書、背棋譜,一有空兒就拉上幾位棋友對弈。這樣殺來殺去,他的棋也下到了“殺遍年級無對手”的地步了。
就在他戰績輝煌、他的哥們兒準備推薦他參加全市青少年圍棋賽時,他又一次改轍換道了,將他鐘愛的圍棋投入了冷宮——原因是他的英語成績險些滑到及格分下。這下他可慌了神兒,又沖向了A、B、C。他買了一本又一本的參考書,做了一套又一套的習題,讀了一冊又一冊的英語課外讀物,還請了家庭教師為他輔導。我問他為何不繼續“拓展思維能力”了,他說:“拓展思維能力本身也是為了搞好學習。學生嘛,首先應當把學習搞好!”他總能為他的“移情別戀”找到充足的理由。對他三番五次改變愛好,同學們看多了,就送他一個雅號——“朝三暮四郎”。他如饑似渴地攻讀英語,最后竟不聲不響地參加了中學生英語競賽。這下他的哥們兒可急了,說他不講義氣,有什么事也不商量,準備“教訓”他一下。可就在他的哥們兒采取行動之前,我發現他又改變了愛好。
這天自習課,我見他正埋頭書桌奮筆疾書,以為他又在抄英語課文。我上前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他面前擺著《龐中華字帖》,他正練習硬筆書法呢。我用疑惑的目光注視著他,他忙解釋道:“以前只顧死啃英語,方塊字寫得都像4小蝌蚪’了。現在我矯正一下。”唉!真是個“朝三暮四郎”啊!
就在眾人嘲笑他凡事無恒心時,他卻在元旦聯歡會上出盡了風頭:先是抓起吉他,彈奏了古典名曲《將軍令》,還用中、英兩種語言自彈自唱了流行歌曲《風雨無阻》,博得臺下火爆的掌聲;接著,他又揮筆寫下了“龍的傳人”四個有力的大字;最后,又操起圍棋,和棋友殺了個“天昏地暗”。這次聯歡會上,他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才能。同學們對他如此有才華十分疑惑,可他說:“你們只看到了我的表面,說我朝三暮四。其實我在專攻一項的時候,并沒有放棄其他方面。”
現在,這位“朝三暮四郎”又棄舊圖新、驍勇地馳騁在綠茵場上了,.不知過些時候還會改到什么上頭呢!但他的精神已被大家所認可,現在班上“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少了,更多的是多才多藝的“朝三暮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