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穴亦可毀長堤
從學寫字那天開始,我們就面臨著一個“敵人”一一錯字。讀了呂叔湘先生的《錯字小議》后,更是對錯字這一生平大敵痛恨不已。
可能有人會奇怪:幾個錯字,小事一樁,至于這么咬牙切齒嗎?而且這種人可能不在少數。但看看生活中的實例再評論吧!曾有這樣一件事:一工廠為國外生產的紙質商標因為印錯一個字全部被退回,造成不可彌補的經濟損失,用一“錯”千金來形容亦不為過。這還是小事嗎?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在戰場上的文件命令寫錯了一個字,那么也許戰士們將會埋骨黃土;如果邊境條約寫錯了一個字,那么喪權辱國的歷史悲劇可能會重演;如果進出口合同寫錯了一個字,恐怕國民經濟增長率的百分比要有所改動。劉備教育兒子:莫以惡小而為之。我們不妨套用一下:莫以“錯”小而為之。要知道占圣先哲早已有“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明訓。
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危言聳聽,好吧,就看看日常生活中小小錯字帶來的麻煩。在學習生活中,可能大家都會遇到過這類情況:本要引經據典,卻發現“經典”有數種說法,只因在古人的傳抄中有人寫錯了字,于是我們這些現代人便要苦查資料以驗明其“正身”。此時,恐怕大罵古人的大有人在吧!一字之錯卻帶給人們無窮的麻煩與紛爭,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這還是小事嗎?幾個錯字,可能會使一篇文章大為減色;幾個錯字,可能會令萃萃學子夢斷象牙塔外;幾個錯字,可能會禍及作者逝后數年。為了現在,為了過去,更為了未來,面對錯字,我們都不能不小心謹慎。
錯字雖小,危害卻大。一字錯成千古恨的事不勝枚舉。看一看大街上舉首可見的錯別字,造字祖先的在天之靈恐怕是欲哭無淚。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經歷了千年風霜,百代滄桑,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上的萬里長城,我們怎能讓幾個“蟻穴”毀了“長城”。消滅錯字,便是保護漢字。人人認真對待錯字問題,定能加固漢字這一民族文化的“萬里長城”。
但愿“萬里長城”永不倒,錯字末日在明朝。不要讓造字的祖先們在天之靈再為此而哭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