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乃人之良師益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可下筆如有神
―題落己
讀書,太簡單了,只需拿出書來,打開并念出上面的文字,真的是這樣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也就是書了,尤其是對青少年學生來說,書是最重要的東西?墒,就是這么普普通通的東西你要想讀好它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成人的世界里,他們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奔走而勞累,用心讀書的人是少之又少,既然這樣,我們就談談一直和書接觸最多的青年學生吧。我們每天都在讀書,什么墨子、孔子、孟子、舒婷、郭沫若、托爾斯泰、培根……我們誰的書沒有讀過,可是要說說讀書的方法實在是不敢恭維。
有人為了每個字詞而讀書,他們讀書是每個字詞都不放過,這個字或詞怎么用,什么意思等等,都要查清楚。雖然這樣讀透了書,但卻忽略了文章的主旨、內容,結果“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有人為了每個句子而讀書,這些人讀書都是“陶氏讀書法”,即“只愛讀書,不求甚解”。他們只抓文章中心內容,吸收并豐富自己,可卻是“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因此,我們讀書應該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既抓住文章的中心,又不放過疑難字詞,這才是讀書之道啊!
也有人為了應付差事而讀書,大部分學生都是這樣的。也許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也許是書的內容枯燥乏味,他們讀書就是 “盯書”,擺出一副身臨其境的樣子,仿佛正在書海中遨游,可其實頭腦里所想所閃現的都是其他的事情,思想已飛出九霄云外了。這就是所謂的“認真”讀書的人;也有一些人只有當需要的時候,當考試將要進行時,當有人問到不會的問題時,又或是像我一樣為了寫篇文章,因為沒有素材所以才臨時翻書查,只有當真正用得著書的時候才去看書,這就是所謂“利用書活學活用的人”。
其實,我們當代的人不需要像墨子一樣走到哪兒都用大車裝滿書,不用像宋鐮一樣把所看的書都抄寫一遍,也不用像歸有光那樣“借書滿架,幣匾仰嘯歌”。更不用像美國的歷屆總統一樣擁有驚人的藏書量。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把心找回即可,心是思想的寄托,用心讀書才會把書讀到骨子里去,讀到心里去,讀到靈魂中去,這樣才能達到凈化心靈、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豐富自己人生的目的。
古人說:“書中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培根說:“讀書足以養性,足以賦彩,足以怡情”。是的,我說書籍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知音,我們的愛人,我們的老師。我們在痛苦悲傷時,在得意忘形時,在坎坷困頓時,在心灰意冷時,它都會對我們有所幫助,有所安慰,有所鼓舞。
------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