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別人說,白云洞的景色很美。大家一直要求去那里看看,今天老師終于答應了我們的要求。我們約了二班同學一起去白云洞。下午第一節下課,我們就出發了。
沿著山間的小路盤曲而上,我們邊走邊欣賞路邊的景物:松樹、山花、野草,形成一幅流動的畫,令我們應接不暇。翻過一座山,就來到一個東西走向的小山谷,沿著山谷之中的羊腸小道往下走,就來到一個比較寬闊的南北方向的峽谷,其中有條小河,像一個圍著淺綠色綢帶的小姑娘,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地走向遠方。河邊是各種各樣的石頭。
大家玩了一會兒,就繼續向上攀登。到了山頂,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過懸崖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就來到白云洞。
白云洞在一個呈“z”形水庫拐角處右邊,庫崖很陡,洞前的地方不很開闊,站在白云洞洞口向上看,山坡上是一株株的松樹,像歡迎我們的隊伍,隨風搖曳,儀態萬方。向水庫對岸望去,一片片野草,一片片碧綠,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彩柔和,叫人感到十分親切。在碧綠的色彩之中,還點綴著五顏六色的花朵,白的、粉的、紅的……它們交錯著、流動著,令人眼花繚亂。
白云洞由兩個洞組成,我們先進了大洞。洞口上面寫有“洞天福地”,洞底是堅硬的石頭,且很陡,我們借著洞外的陽光奮力向大洞里面爬。洞拐了一個彎,拐彎后,洞越來越寬了,好似一道晨昏線,洞一下子暗了下來。有的同學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手電筒,見周圍的石壁上,有的刻著千古名言,有的刻著人物畫像,有的刻著花草樹木。還看到在左邊石墻邊有一張石床。我又接著往前走,洞越來越窄,只能爬著走。到了頂端底部,在那里出現了一個圓孔,高個子同學只能望“孔”興嘆,又矮又瘦的楊龍帥將頭伸過去,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爬了過去,我們只能從原路返回,而楊龍帥同學卻從又淺又明亮的小洞拱了出來。
出洞后,大家就到白云洞旁的泉眼取水。聽說那里的水是神水,每年四月初九,當地人都要三三兩兩的接神水。我來到泉眼旁,看到泉水是從上方石壁流下來的,有的像一顆顆的珍珠,均勻地、接連不斷地滴下來;有的像一根根銀線穿過泉底;有的被突石激起一朵朵水花,晶瑩、飄逸。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開始往回走。老師讓我們談談對白云洞周圍景觀的看法。我邊走邊想,那景觀雖然堪稱本地一絕,但總覺得有一點缺憾。正在我苦思冥想之時,楊同一脫口而出:“缺少樹木!”同學們先是一愣,隨后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師說:“今后我們每年植樹節來種樹,好嗎?"“好!”這聲音久久地回蕩在山谷中。
[點評]
這篇作文按游覽的順序描寫了白云洞及其周圍的景觀,抒發了對家鄉山川景物的熱愛,同時提出了植樹造林、保護風景區的現實問題。本文描寫脈絡清晰、條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能根據中心思想抓住主要內容,材料安排詳略得當。本文語言通順、精練,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式,語言生動形象。這些都來源于作者對景物的認真、細致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