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家,總是與別人不同。我想家,既沒有“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的那種無比思念之情,也沒有“衣帶漸寬”的那種現狀,更沒有“鄉情”中那個寄托的信物。我想家,因為久病體弱的母親;我想家,因為殘疾多病的父親;更因為那每天所避免不了的繁重的家務勞動。所以,“想家”這個字眼,在我眼里才與眾不同。
在我中考的時候,母親就已經病了一個多月,夏收時,身體才康復過來。但是,母親的體力卻非常虛弱,多走一段路都頭暈。家中的擔子落到了殘疾多病的父親的肩上。
“家中的大梁倒了一根,另一根歪歪斜斜地承擔著,父親指望兒女好好爭氣,走出山溝,走出貧瘠而無發展前途的窮山溝。”
父親自從那次橫遭車禍以來,身體一直很虛弱,但憑著他當過兵所鍛煉出的意志,還是努力地支撐著。父親,殘疾——左臂不能平舉,多病——冠心病、腦震蕩、腸胃疾病等,就連走路都讓人擔心。身體虛弱的他,能否應付那繁重的家務活?生產糧食的主要的勞作者——驢;經濟的主要來源——豬;給母親用來補身體的——羊;以及變賣零錢的——雞,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面對繁瑣的家務,我每天都在為父母擔心。
父親,母親,我不能像《重婚》中的肖軍那樣去做,因為那樣會使你們更痛苦。機遇只有一次,我是你們的希望,更何況在上學時花去了那么多錢。我想家的心,惟一不使你們失望的,就是我以后的優異成績。
想家的時候,就是我想起辛勤勞作而病倒的母親、努力撐起“大梁,,的父親的時候,就是激發我上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