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纖,你怎么又鬧肚子了?一定是該死的細菌在搗亂!”老媽斬釘截鐵地把罪名扣在了“菌兒”頭上。我趕緊請出高士其爺爺的《細菌世界歷險記》來為“菌兒”平反。
“菌兒”是我在高士其爺爺的《細菌世界歷險記》中剛結識的新朋友,菌兒是千千萬萬細菌中的一員,它時而乖巧得像個天使,時而可怕得像個魔鬼,因此它也是世界上備受爭議的代表性生物之一。難怪剛才老媽一口咬定“菌兒”就是罪魁禍首。
“菌兒”是世界上最小、最輕的一種生物。小到你能看見漫天飛舞的灰塵,卻看不見“菌兒”也在其中為之伴舞;輕到成千上萬個兄弟姐妹抱成團掛在蒼蠅腳下,蒼蝸也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因為菌兒們的身體要比蒼蠅的眼睛還小,比頂小的灰塵還輕呢!如果不是科學家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恐怕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地球上居然還有這么一個名副其實的“小人國”存在。
熱情好客的“菌兒”喋喋不休地向我講述著它的故事。菌兒時常在呼吸道里探險,在腔腸里開會,在水國里游歷。人類的肚腸是菌兒的天堂,在那兒沒有干焦凍餓的恐慌,只有吃不完的美味,快活逍遙地生活著。
也許是因為經常出人人體,菌兒也因此蒙上了不白之冤。它對我說,并不是所有的“菌眾”都在跟人類作對,并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會帶來疾病,只有那些“菌群”中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敗類,才常常趁人不備溜進人類的呼吸道,讓人們感染上肺炎、可怕的流行性感冒;偷偷地鉆進人類的食道,讓人們患上腹瀉、痢疾,甚至盲腸炎。令人類陷人病痛的深淵,并敗壞了菌兒的名聲。
事實上,有好多菌兒都是人類的朋友。如人們做酸奶就要用到菌兒中的乳酸桿菌;而做酒和面包也需要菌兒的幫忙。所以,人類的日常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菌兒。在鄉村,菌兒逢花摘花,逢葉摘葉,不但像蚯蚓一樣在土壤里鉆來鉆去,分解腐物,補充土壤的原料,還輕輕地爬上豆子那彎彎曲曲的根須,產生著名的“豆根瘤”現象,提高大豆的產量。在荒郊野外,菌兒更是不聲不響地幫地球媽媽清除動植物的尸體,因而贏得了“地球清道夫”的美譽。菌兒為人類立下了如此之多的功勞,人類為什么還要把菌兒當作“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呢?說到這兒,菌兒已經泣不成聲了,我也為菌兒叫屈呀,老媽也開始在一邊反省自己了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也漸漸地掌握了菌兒的秉性。雖然菌兒們偶爾還會“鬧鬧脾氣”,但是聰明的人類也想出了“以菌治菌”“防患于未然”“強身健體”等高招來懲治那些不安分的“破壞分子”;更通過各種先進的手段,挖掘菌兒的潛能,讓菌兒更好地為人類服務。菌兒也不再是被唾棄的“討厭鬼”,不白之冤終于得以昭雪!
小作者是個細心的孩子,從《細菌世界歷險記》書中能夠捕捉到日常生活中一些細微的情節,并用平實細膩的語言表達出來,讓人有“共鳴”之感,文章雖長,讀起來卻并不累。另外,小作者還不失時機地加上了“我”和“媽媽”的表現,如“說到這兒,菌兒已經泣不成聲了,我也為菌兒叫屈呀,老媽也開始在一邊反省自己了。”感情真摯而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