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生活
―談讀書
徑濟與管理學院楊穎惠
似乎才剛剛走進大學校園,轉眼,又要離去。四年的生活就在不知不覺中從身邊飛過。在這四年里,我經歷了許多從未經歷過的生活,得到了許多使我終身受益的經驗教訓,擁有了稱得上 “鐵桿”的朋友…在最后的時間里還找到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然而,如果有人問我:“你在大學里最遺憾的是什么事?" 我將毫不猶豫地回答:“看的書太少了。”每學期除了專業書籍外,我大概只看了二十余本課外書籍,如果我的大學可以重來,我決不僅僅看這一點點課外書籍。
古往今來,論讀書的文章有如大海里的浪花,數也數不清。
杜甫高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陸游作詩“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陳繼儒曾言“吾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南宋有位詩人更是說“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朋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
讀書是交友的延伸。我們交友只能以人為對象,數量有限,時間地點限制,還需花不少精力選擇維護。但是靠了書籍,我們可以廣交異時異地的朋友,而選擇就更自由了。讀一本好書就如同接觸了一個最健談的人。他可以帶你到不同的世界里去,與你討論一些你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也許你要說,在學校里整天讀講義看課本不就是在讀書嗎?講義課本是為了平均發展基本知識,不可不讀,但若以為讀講義看課本便是盡讀書之能就大錯特錯了。學校功課門類雖多,圖書館相關書籍也不少,但范圍終究狹窄了些。你的天才也許與學校所有功課都不相近,你自己得去課外研究,發現自己性之所近的學問,才能培養讀書的興趣。
林語堂說過:“我們智能上的趣味像一棵樹那樣生長著,或者像河水那樣地流著。只要有適當的樹液,樹便會生長起來,只要泉中有新鮮的泉水涌出來,水便會流著。當水流碰到一個花崗巖石時,它便由巖石的旁邊繞過;當水流碰到一片低注的溪谷時,它便在那邊曲曲折折地流一會兒;當水流涌到一個深山的池塘時,它便恬然停駐在那邊;當水流沖下急流時,它便向前涌去。這么一來,雖則它沒有費什么力氣,也沒有一定的目標,可它終究有一天會達到大海。”他告訴我們,讀書是要符合時間地點環境的。讀書的藝術在于隨勝,有那種心情的時候便拿起書來讀。讀書,只有出于自然才能徹底享受其中的樂趣。天氣晴朗的日子里,抱著幾本書,哲學、經濟、詩歌、傳記等,約上好友,來到河邊草地,躺下,閑逸地拿起書來翻翻,興起時和友人聊幾句讀書心得,休憩時看看藍天白云。這便是陳繼儒描寫讀書的情調“古人稱書畫為從箋軟卷,故讀書開卷以閑適為尚”。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認為選擇書籍是一件十分關鍵的事。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就喪失了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必須慎重選擇。走進一個圖書館,可以看到千本萬木的書卷,但是其中真正能夠稱得上是“書”,值得去看的就不知道有沒有十本百本了。只有真正適合你去讀的書才能給予你較準確的知識,傳播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震撼你的心靈,促進你的思考。那該如何選書呢?各人有自己的方式。我看書先看文字,文字不好的就不讀了,文字清楚思想才不會混亂。當然有些文字過于清楚的,內容又過于淺。挥行┪淖植粔蚯宄,內容卻有深度,比如許多哲學著作就是如此。但以我現在的知識水平,要去讀那些著作就有些費力了。若是僅僅看不懂倒還好,就怕把自己的思維攪混了,連以前有的一點淺薄認識也找不回來了。所以我選書的第一步依然是文字是否清楚。
選書最怕的是趕潮流。選書不比選衣,選衣趕潮流是時尚,選書趕潮流是傻子。當今的網絡小說非常暢銷,往往是街談巷議,大家一窩蜂地去買;或是某某學生作家棄學從文,引得一干厭學的學生紛紛吹捧。這些個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也就是半桶水,加上這些讀者的盲目去精取粗,也就不知利弊孰多孰少了;旧夏欠N所謂“人手一冊”的書,我是絕對不會買的,當然有時借來當當“廁所文學”倒也不妨。往往在被忽略的角落里或許會有幾本思想好文采佳的書。
選書最重要的是選適合自己的書,F在許多人選書一看新舊,非新書不看;二看名氣,非近日廣為宣傳的書不看。弗朗茨曾說過“我從不讀同時代作者的作品”。同時代作者作品中除了思想深邃、風格獨特者外確沒必要看。我總覺得這些所謂的青年或少年“文學家”多半是在發牢騷,無病呻吟。除了當時會產生一種“有同感”的想法,過后就什么也沒留下了。
我最愛讀的是古詩。要考驗一木書是否是智慧之書,最可靠的試金石當然是時間。曾有一位老師說“現在那些所謂的文學作品,哪怕最好的,也可以在古文中找到相似的思想脈絡”。古人的經典之作是經過時間的鑒定了,而今人的卻有待考察。而在古文中,詩又是最耐讀的。雖然詩極短,卻常常一覽不盡,使人百讀不厭,是值得讀的智慧之書。對于這些書自然是當反復誦讀的。
讀書是需要時間的,很多同學“忙”,忙交友,忙兼職,總是覺得沒有時間讀書。曾經我也因兼職等瑣事耽誤了讀書,后來總是后海沒有抓住讀書的時機。畢業后就沒有圖書館里眾多書籍供我選擇了,亦沒有這么多時間來讀書了,雖在工作之余能擠出些許時間,但終無學生時代的閑適心情。讀書,還是得抓住時機。所以,在此敬告各位師弟師妹:切莫因瑣事誤了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