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新聞里、報紙上有關《淳化閣帖》的介紹接二連三,我也纏著爸爸帶我去看一看,爸爸答應了。國慶長假期間,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淳化閣帖》展。
走進展廳,只見一個巨大的古代門樓上寫著“《淳化閣帖》最善本”幾個大字。旁邊是前言,許多參觀者都圍在那兒看。我鉆了進去,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這時,爸爸擠了進來,給我做介紹:“《淳化閣帖》是北宋淳化年間,宋太宗命人匯集歷代帝王和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刻成的,是我國最早的書法字帖,非常珍貴!洞净w帖》共有10卷,現在只殘留下4、6、7、8四卷,上海博物館用重金把它們從美國搶救回來。這次展出的就是這四卷,其中6、7、8全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淳化閣帖的歷史還真夠長的,難怪人們都稱它為國寶!”我恍然大悟。
我們走進門樓,展廳的布置古色古香,走在其中,我仿佛來到了北宋年間。兩邊墻上的玻璃櫥窗里面展示著一幅幅《淳化閣帖》。我站在櫥窗前仔細觀看,啊!字帖上的字龍飛鳳舞,我看了半天都沒看明白那上面寫些什么。爸爸給我做解釋:“王羲之的字非常飄逸,剛勁有力,他寫的是草書。”我又細細端詳了一番,果然,字體蒼勁有力,有一種豪邁的氣勢。我對爸爸說:“我現在也要好好練字,長大成為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家。”爸爸笑著說:就看你的了。”我們邊走邊談,不知不覺旁邊圍上了許多參觀者,原來他們也想聽聽解說,也想更深地了解《淳化閣帖》。我看見爸爸身邊圍住了許多人,我突然想到這不是幅很美的畫面嗎?我舉起了相機,“咔嚓”一聲,把這美好的瞬間留下來。
走出展廳,我看見仍有許多人不斷地走進展廳去欣賞中國的國寶。抬頭看去,博物館大廳里懸掛著兩條巨型條幅“揚我中華文化、壯我中華精神”。是啊,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古代藝術博大精深。作為一個炎黃子孫能身臨其境,與國寶“零距離”接觸,感受中華國粹之美,真是太自豪了。
參觀《淳化閣帖》是美的熏陶,感受到中國古代藝術的博大精深,小作者正由此立意,寫出了自已為《淳化閣帖》喝彩的原因。本文按一定的順序寫,過渡銜接比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