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坡”和“高樓大廈”
上了初中,學校分別招收了兩類學生:一類來自農村,叫做“黃土高坡”;一類來自城里,稱為“高樓大廈”。
“黃土高坡”和“高樓大廈”在班里自然分為兩派,“高樓大廈”瞧不起“黃土高坡”,說他們太土:老式的服裝,黝黑的皮膚,飯桌上拾起的飯粒,微機課上的舉手無措,一張口就是一股子的泥土味。“黃土高坡”也看不上“高樓大廈”,嫌他們“華而不實”,整天只知道追星、上網,什么劉德華、蔡依林,什么傳奇,還有英國足球,美國NBA,兩只眼睛只知道往夕卜看,這么大的人連水田里長水稻、旱地里種小麥都不知道,青草和韭菜都分不清。
一周軍訓結束后,學校要求學生i贈通話,麵話對于“高樓大廈”們來說已是駕輕就熟,不費吹灰之力就已朗朗上口。但對“黃土高坡,,來講,可就難比登天了,課堂上面對差師的提問,“黃土高坡”敢舉手而不敢回答,因為那怪里怪氣的語調時常招來“高樓大廈”們的捧腹大笑。三周后的英語測試更是讓“黃土高坡”雪上加霜,英語在農村小學里一點也沒學過,而“高樓大廈,,則在三年級就開始學英語了,這點知識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在話下。于是“黃土高坡”們暗下決心:一定盡快練好普通話,報英語,肚“高樓縱。
在一次作文課上,語文老師問:“小麥在哪個季節收獲?”“黃土高坡”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夏季”,語文老師舉著一本“高樓大廈”的作文本說:“以后不要再出現在秋季收割小麥的笑話。”話音剛落,便看到“黃土高坡”們的哈哈大笑。更讓“高樓大廈”汗顏的是“宿舍內務”評分,疊被子、掃地、收拾房間,“黃土高坡”們一個個都是髙手,但“高樓大廈”卻連襪子都不會洗。于是“高樓大廈”們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快學會自理,而且要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多到鄉村走走,多了解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何時起,“黃土高坡”中時時有幾個“高樓大廈”在教說普通話,“高樓大廈”中有幾個“黃土高坡”在介紹田園風光。教室里,“高樓大廈”在幫助“黃土高坡”學習英語,介紹時事。宿舍里,“黃土高坡”在教“高樓大廈”疊被子、洗衣服。課外活動,在校園的綠草地旁邊圍坐著一群中學生,他們時而為某一數學題的答案各持己見;時而在和魯迅、冰心傾心而談;流暢的英語對話,趣味十足的理化實驗探究,一股濃濃的求知氛圍彌漫了整個校園。操場那邊,幾位足球愛好者在球場上一展球技,陣陣洋溢著青春激情的笑聲時時傳來,在年輕的校園上空回蕩。
下課了,從教室里走出一群中學生,看#出來哪個來自高樓大廈,哪個來自黃土高坡……
小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一群少年在學習生活中由“摩擦”到“和諧”的一段成長經歷,生動流暢的語言使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