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家又多出了一個成員蠶。(把蠶當作家庭中的一員,足見小作者對蠶的喜愛。)
蠶白白的像潔白的雪,頭上頂著兩個大大的黑黑的眼睛,像兩個小珠子。它身長五六厘米,是個不折不扣的“矮冬瓜”.身上的皺紋,把整個身體分成一節一節的,仔細一看你會大吃一驚——它的身體里全是水。蠶肥嘟嘟的,是我們家有名的“大胃王”.(運用多個比喻描寫,讓沒見過蠶的人也了解了蠶的樣子。)
有一次,我去上學時給它留了三片桑葉,放學時就只剩下桑葉的梗和一些殘渣,弄得一片狼藉,它居然還在旁邊睡著大覺。它吃起東西來可快了,一口接一口,橫著咬了又調過頭來豎著咬,不一會兒一片桑葉就被吃光了。吃的時候還發出沙沙的聲音,好像在說“好吃!真好吃!”吃完后它還抬起頭盯著你,好像在說“再給我一片嘛!”(寫出了蠶的可愛)
蠶有很多只腳,走起路來一伸一縮,可愛極了。
一天晚上,不知為啥,它不再發出春雨般的沙沙聲,而是發出吱吱的聲音。一大早我過去一看,想不到的是,可愛的蠶竟然變成了一個潔白的“石子”一樣的東西。正當我感到奇怪的時候,爸爸說:“它結繭了。”我好奇地打量起這個繭來。
繭分兩層,第一層是蓬松的蠶絲,好像是為第二層蓋的棉被,又像甜甜的棉花糖,摸起來舒服極了。(運用比喻,使人能夠聯想到蠶絲的樣子。)第二層也是最重要的一層。它呈橢圓形,有成千上萬根細絲組成,就像一個堅硬的鎧甲,牢牢地保護著蠶蛹,有時“鎧甲”就是凹下去一大塊,里面的蠶蛹依然安然無恙。
要啊,你快出來吧,我期待你的到來!(改用第二人稱呼喚蠶,寫出了小作者對蠶的期待。)
【點評臺】
比喻生動。作者運用了多個比喻句,把蠶身的白比作“潔白的雪”,把黑眼睛比作“小珠子‘把身子短比作”矮冬瓜’把能吃比作“大胃王”,把第一層繭比作“為第二層蓋的棉被”、“棉花糖”,把第二層繭比作“鎧甲”……讓讀者對蠶的形象有了認識。
觀察細致。小作者運用比喻等手法,把蠶的樣子描寫得極為形象,這一才能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蠶吃東西的動作、聲音,以及夜晚蠶的聲音有了變化,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所以寫起來就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