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回漢是一家》。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么一首歌,有句歌詞是:“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起老師的話: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含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朝夕相處、患難與共,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結下了血濃于水的濃厚情誼。而我們寧夏,也是一個包含著回族、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小家庭,我們都是一家人!
金秋九月,我們迎來了中秋節以及回族的傳統節日古爾邦節,就在我還沉浸在“雙節”即將來臨的喜悅中時,我家的鄰居,一位回族阿姨給我家送來了她親手制作的回族美食,而我媽媽也給他家送去了清真月餅。我又想起以前這位回族阿姨教我媽媽做油香,而我媽媽教她包粽子的情景。我明白了,那首歌里所唱的,就是我眼前所看到的,回漢本是一家,難道還有比這更親近的嗎?兩個民族的美食,打開了兩家人的味蕾,更打開了兩家人的心房,從此便成了一家人。生活在寧夏的這兩個民族,更是通過長期的交流與融合,早己成為一家人!
回漢一家親,是寧夏的優良傳統。回族與漢族,是兩個相伴生存千余年的民族。回漢兩族在長期相處中,由于文化、習俗的相互影響,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的糅合,從總體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體結構和榮辱與共的心理素質,所以在歷史上,回漢民族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相互幫助的良好傳統。
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母親”的海原縣回族婦女馬志英就是這樣一位心懷回漢兩族兒女的“愛心媽媽”.馬志英僅憑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資,在當地創辦“女生之家”,二十年來先后資助了500多名女孩上學,其中大部分都是漢族女孩,她被這些女孩親切地稱為“回族媽媽”.有一段時間因為身體原因,馬志英不能在家中照顧她的“女兒”們,她感到十分愧疚和焦慮,但當她收到“女兒”們湊錢買的水果以及親手寫給她的信時,這位“無血緣的好媽媽”忽然之間熱淚盈眶,她發覺孩子們都長大了。而如今,最早受到馬志英資助的孩子們己經學業有成,開始回報這位她們最親最愛的回族媽媽。回漢之間最純真、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就這樣被傳遞下去,永遠閃耀著愛的光芒!
回漢兩族人民不僅在生活中互相幫助、不分你我,在抵御外寇時也總是站在一起,并肩戰斗。抗日戰爭時期,除了武裝進攻和血腥屠殺之外,日寇還蓄意挑撥回漢關系,制造民族矛盾,妄圖以此來破壞和阻止回族人民的抗戰活動。日本帝國主義極力把自己裝扮成伊斯蘭教的維護者和信仰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的救星。但是,回族人民認清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丑惡嘴臉,以愛國主義為旗幟,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共赴國難,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動中,譜寫出了一曲曲感人的抗日樂章。所以,回漢各族人民一家親的情誼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
在過去的時間里,寧夏的回漢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共同團結奮進、共同繁榮發展,一起用雙手創造了如今的美好生活。而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一一“中國夢”.
俗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團結可以鑄就和諧,和諧才能促進發展,回漢以及其他各族同胞只有團結和睦,才能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書寫輝煌燦爛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