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銀川市西夏區七小六年級四班的翟欣彤,很高興能參加這次演講比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民族團結傳佳話》。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從小我就常聽媽媽唱起這首歌。也是在這首歌里,我知道了在我們美麗富饒的中華大地上生活著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叫中國!中華民族,一位偉大而慈祥的母親。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她孕育出了五十六個英雄民族,共同捍衛著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書寫著燦爛的中華文明。
我生在寧夏,長在寧夏,這里是中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黃河水是這片土地的富裕之源,民族團結是這片土地的幸福穩定之源。
寧夏,是一個有著民族團結光榮傳統的地方,在這片土地的紅色記憶里,珍藏著這樣的歷史畫面:
1935年8月15日,紅二十五軍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率領下,途經西吉縣單家集。紅軍指戰員露宿村外,尊重回族風俗,買賣公平,宣傳黨的民族平等政策,熱情為群眾送醫送藥。當地回族群眾由衷地稱紅軍為“仁義之師”,并與紅軍舉行了隆重的拜訪儀式,紅二十五軍回贈清真寺一面錦旗:“回漢兄弟親如一家”,這面錦旗現存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
1935年10月5日,毛澤東率中央紅軍和中央機關途經單家集,回族群眾以最高規格的民族禮節予以迎接。毛澤東被迎進清真寺參觀,并在寺內北廂房和阿訇親切交談,當晚住宿在清真寺隔壁一貧困農戶家中。
1936年9月14日,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的西北野戰軍一軍團在代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的率領下來到單家集,駐扎了四十多天。
1936年9月,單家集蘇維埃自治政府成立,選舉回族農民馬云清為政府主席,這是西吉縣境內的第一個紅色政權。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回漢各族人民,深深銘記著這一個個彌足珍貴的歷史時刻。
如今,西吉縣紅軍長征三軍會師紀念館,一座蠟像作品引人注0,再現了當年毛澤東主席坐在土炕上與回族老人促膝長談的場景,默默地向人們述說著老一輩革命領袖與回族群眾的深厚友誼,生動展現了寧夏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
繼往開來,今日寧夏政通人和、繁榮穩定,民族團結植根于回漢各族人民心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塞上山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蒸蒸日上。
在寧夏大地,傳誦著很多民族團結的佳話。漢族軍官何健十三年如一日堅持照顧、資助回族殘疾青年李少軍一家,累計資助二十多萬元,六次動用準備結婚的錢,四次推遲婚期。
寧夏第三人民醫院回族護士虎蕊,六年如一日照顧漢族孤老患者。
海原縣回族婦女馬志英,多年來救助撫養了五百多名回漢貧困女童。
靈武市滿族女教師王曉花,十七年來不顧家境困難,堅持幫助三名回族姐弟求學。
同心縣韋州鎮,七十八歲的回族老人蘇錦山自辦敬老院,為三十九位回漢孤殘老人“養老送終”.漢族孤殘老人去世,他請人按照漢族風俗看墳地,直到其入土為安;回族孤殘老人去世,他請來阿訇送埋體……
這一幕幕、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民族團結故事,在塞上大地還有很多很多,這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動,更是寧夏回漢各族人民心手相連、親如一家的贊歌。
滴水在大海中才能得到永生,生命在團結中才能綻放光芒。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用心、用愛,去傳承各族人民永遠一家親的傳統,不斷譜寫民族團結的新篇章。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