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血脈相依民族情 回漢共筑中國夢》。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讀關于寧夏的詩詞歌賦: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區(qū)域自治。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從小我便知曉,我寧夏,虎踞龍盤,北有賀蘭,南有六盤;我寧夏,塞上江南,北原綠染,南山雄險。我寧夏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母親河潤澤大地,可謂人杰地靈!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六百多萬各族兒女團結(jié)一心,親如手足,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
2013年4月28日,是吳忠市利通區(qū)金塔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趙峰出殯的日子。凌晨5時多,徹夜未眠的社區(qū)回族居民白紅艷戴好白帽,來到趙峰家。樓下,早有百余位居民等在那里,其中,30多位都是和她一樣頭戴白帽的回族群眾。
“我這是第二次戴白花,第一次為毛主席,這一次為趙峰。”白紅艷說。白紅艷含著淚拿起一朵白花,輕輕地戴在自己胸前。在場的回族群眾紛紛上前,重復著和她一樣的動作。
人越聚越多,小區(qū)里站不下,便擠到街邊的人行道上。聽說趙峰去世,利通區(qū)乃至吳忠市的很多干部、職工、居民甚至出租車司機紛紛趕來,不分民族,不分信仰,大家都想要送他最后一程。花圈沿路排成了兩行80多米長的白色曲線,仍在不斷延伸……
一位漢族書記的離世何以在當?shù)鼗刈迦罕娦闹邢破鹂駷懀?/p>
頭戴白帽、己是花甲之年的金玉寶不斷用粗糙的手背抹著淚,這位虔誠的穆斯林第一次在胸前為漢族同胞戴上了白花。“趙書記從不嫌棄我們這些困難群眾,和我們走得最近、幫得最多,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念想。”金玉寶悲戚得如同自己失去了愛子。
情之美景在于心!趙峰走了,卻把一個“和”字種在了金塔社區(qū)一萬多居民的心中。“和”為貴是每一位寧夏兒女心頭的一粒種子,用熱血和信念灌養(yǎng)、繁盛、傳承!回漢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故事如夜空星辰,難以計數(shù):毛主席夜宿西吉縣單家集、回族大教主洪壽林冒險掩護紅軍、中央紅軍建立豫;孛褡灾握、“回族媽媽”馬志英救助撫養(yǎng)回漢各族女童、寧夏軍區(qū)給水團官兵那一眼眼“愛民井”“團結(jié)井”“小康井”……這些寧夏人耳熟能詳?shù)墓适,不僅是記憶深處的過往,更是撒落心頭的種子,與根脈相連,與血脈相通。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叫不上名字的普通人,也在各自的“生活半徑”中時刻踐行著“民族團結(jié)一家親”!
幸福是什么?是一碗水,是一杯羹,是病了有醫(yī)看,是孩子能有學上。如此簡單的生活,在厚土黃天、在被風吹矮了院墻的西海固地區(qū)是那么遙不可及。那就走吧,一直往山外,往有水有夢想的地方……這就是偉大的西海固生態(tài)移民工程!經(jīng)過閩寧兩省的共同努力,閩寧鎮(zhèn)已從昔日人煙稀少的戈壁荒原變成了阡陌縱橫、綠樹成蔭、良田萬頃的江南小鎮(zhèn),回漢雜居的新村格局發(fā)展形成,而今每一張臉龐、每一個眼神中都傳遞著祥和之美!時任福建省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這一偉大決策凝聚了多少氣壯山河的民族大愛!歷經(jīng)了烽火連天的戰(zhàn)爭年代和聚力發(fā)展的當前歲月,寧夏人民深深懂得:只有像珍惜眼睛一樣珍惜來之不易的團結(jié)局面,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才能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協(xié)力發(fā)展,開創(chuàng)未來!前不久,習總書記再次親臨寧夏,他不忘初心,激勵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他親自前往銀川市新城清真寺了解宗教活動開展情況,使我們懂得民族團結(jié)、上下齊心定能強國安民!
我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寧夏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在這里我能在每一天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各民族團結(jié)奮進、血脈相融的依依情懷,在這里,“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早己深入人心,校園里、生活中,我們回漢小朋友不分你我,相依相伴,譜寫著一曲曲民族團結(jié)之歌,我們懂得“少年強、國才強,肩上使命不能忘”.看吧,祖國正在以最強健的步伐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回漢各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今日壯志在心,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將前進、前進、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