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受到過各種形式的廉政教育,都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我們能夠信心滿滿地說——我絕對不會走上這條絕路。我們自認為這是一道非常牢固的堤防,但是在讀過《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一書后,我才明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時的松懈便能落入萬劫不復。
也許,我們之所以能夠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和那些貪官是兩類人,是因為在潛意識中我們己經把所謂的“貪官”另類化了。我們把貪官看作是社會的蛀蟲,對他們深惡痛絕;認為這些人是從骨子里壞透了的,卻沒有想到過這些人都處于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都曾經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往上爬,他們有足夠的智慧明白貪婪的后果,但為什么還會這么肆無忌憚地狂收暴斂?難道他們生來就這么壞?他們生來就不會良心不安?不是這樣的!至少從《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中各位落馬官員的口述看來,他們的本質都和我們普通人一樣,都是善的東西居多,都明白不義之財要不得。因此,是什么東西如此輕易地擊潰了他們的廉政防線,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注意。
作者在這個問題上的論述令我驚心——“沒事兒!”、“也許沒事兒!”,就是這么兩句簡單、常見的話,就足夠讓人鼓足勇氣去做一件明知道不該做的蠢事了!不得不說,根據“有事兒”、
“沒事兒”來決定行止,這樣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在中國并不少見,是非常容易讓人松懈的一個思維誤區。一時的僥幸心理也許你自己也半信半疑,但是在一次做壞事成功之后,這種僥幸心理就像是滾雪球一樣,隨著次數的增加,越滾越大,以至于個人心理過度膨脹,真的成了目無法紀之人。有的人錯誤地把數學上的概率論機械地應用到人生的謀劃中,不無自我安慰色彩地說,“被抓到的幾率是極小的,沒事兒”.但是,人生畢竟就是人生,它不能夠像玩游戲那樣,到了關鍵抉擇的時候還可以存檔,玩下去看看結果如何,結果不如意的就選擇讀檔重來。所謂的“幾率”,也許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有意義,而人生卻是單向度的,不管可能性是大還是小,它就是有可能會發生,只要它發生了,它的可能性就是100%,否則,就是0%.在這個角度看,不管你多費心地推算“有事兒”、“沒事兒”的幾率,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有時候,1%的可能就等于100%.這是在人生核算的時候必須認清的一個道理,你覺得自己的僥幸心理有理,其實不然。
江蘇省徐州市建設局原局長靖大榮在看守所關押期間給自己算了“七筆賬”——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家庭賬、親情賬、自由賬、健康賬,人生中所追求的東西大概都涵蓋其中了。社會精英們小心經營這七筆賬,人生便不會差到哪去,這是落馬貪官在人生破產后的感悟。在獄中,他們感嘆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真味,“淡泊名利、知足常樂、一家團圓、無憂無慮,吃家常飯,睡安心覺,健康平安每一天,即使錢少了,也是幸福的”.這樣平淡簡單的生活真的值得我們去珍惜、呵護,不要因一時的貪念,讓這樣簡單的幸福成為奢想。到時候,即使是天天承受著蝕骨之痛,時時訴說著自己的悔恨,一切的語言都是蒼白的了。
“從事政治職業的人,99次成功,甚至更多次的成功都不叫成功——那叫履行職責,一次失誤就足以使其身敗名裂,萬劫不復”,我們的人生輸不起!如果一件事情,我們知道這是不對的,卻因為相信“沒事兒”而仍去做,那就是把我們的命運托付給了“運氣”,認為某某人會維護自己,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僥幸心理。你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找千萬種理由、千萬種依傍,你借此堅定自己的決心,說白了只是你自欺欺人而已,你知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而心不能安,常懷憂懼的人怎么可能過得踏實?不能踏實地享受人生的各種精彩,再好的物質條件又有什么意義?
《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是作者作為一名囚徒的感言,全書5萬余字,作者一寸一寸地剖析著自己人生崩潰的內在原因以及因貪欲而陷入的困境,字里行間處處都可看到作者對自己人生的悔恨與對后來之人的殷殷勸誡,情真意切,樸實的語言因此能夠給我以最深的觸動:筑牢廉政防線,保持警鐘長鳴,這既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對家庭的負責,更是對社會的負責!千萬不要辜負自己摯愛的一切。就如作者所言,切不要落到那一步,千萬不要干那致命的第一次,堅守正確的權力觀,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做自己命運的掌舵人,厚德,誠信,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