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不是第一次讀《魯賓遜漂流記》了,但還是會被丹尼爾?笛福的生花妙筆所迷住。篇幅不短,但明快的文筆和豐富的情節使它讀來一點都不覺得冗長。人類總是會想象有一天只剩下自己一人孤獨的在地面行走,而魯賓遜的故事卻是給我們一個對照的空間。真正的故事始于魯賓遜?克魯索絕望的踏上一個荒島的那一刻,在此后的二十八年時光中,這個荒島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我們由此開始與這個從未失去希望的"開拓者"一起焦慮,一起恐懼,一起自強不息,一起抗拒沒有止境的孤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大自然的寵兒最脆弱的一刻和最寶貴的一面。
"一個人首先要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魯賓遜并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荒島還是荒島,沒有變成伊甸園,但魯賓遜同困境對抗的過程是每個人都體會到的:黑暗、饑餓、恐懼、孤獨。魯賓遜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被放大了,時間被拉長了。一把小刀,一只煙斗,以及少許的煙草,或許是魯賓遜最大的財富,但我覺得人類的智慧和勤勞,人類自信、自立、自強的堅韌信念才是他最大的倚靠,才是我們從魯賓遜身上學到的最耀眼的地方。
自信一培爾辛曾言:"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于失掉自信心。"自信是一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信念,更是一朵希望的火花。假如一個人沒有自信,那他將沒有勇氣在世上立足,更沒有戰勝困境,突破重圍,贏得勝利的可能。假如當時魯賓遜失去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沒有了對生活的自信,他肯定早就葬身孤島,也不會有后來的獲救;假如初生的地稅人失去了自信,也就不會有現在地稅事業的興旺和地方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
自強一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自強是支持著人們不甘落后,奮勇開拓的一種精神,是一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境界,更是一種力量。唯有在生活中發揚自強的精神,才能在大浪淘沙的惡劣環境中生存。魯賓遜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他選擇自強不息,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竭力與大自然抗爭。正是自強不息的精神,為魯賓遜提供了精神支柱,也正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推動著地稅人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敢于向社會承諾,敢于置身陽光監督,敢于向榮譽發起沖鋒。
自立一生命是屬于自己的,從來都不屬于別人。任何時候都要把命運抓在自己手里,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魯賓遜出生于中等資產階級家庭,本來可以過上快樂安逸的生活,但他不滿足于父母的安排,向往獨立的生活,去追求自己航海的夢想。雖然現實給了他不幸的遭遇,但卻給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這是那些離不開照顧,還偎依在襁褓中的人所不能比擬的。這也讓我想起了地稅17年,歷經風霜,卻始終未曾動搖我們的信念,我們有銳氣;事業興旺,卻從未侵蝕我們的理想,我們有傲骨。無論是困難還是機遇,我們最大的助力還是自己。